做家事•營造親密時光•從孩子自身動手做起•專注且樂在其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1/12 第22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教養百科庫:做家事•營造親密時光•從孩子自身動手做起•專注且樂在其中
   
幼兒大補帖:高纖食物吃太少,小心細菌入侵腸壁!
   
活動快遞:媽媽寶寶Facebook粉絲團等妳來按「讚」!
   
 
 
●教養百科庫
做家事•營造親密時光•從孩子自身動手做起•專注且樂在其中
文•整理/郭盈秀

做家事主要目的,在於「服務家庭生活,使每個人日常活動能具有次序性和流暢性」。因此,首先就應該建立正確觀念:家事並非苦差事,而是一件值得全家人參與的愉悅之事!

「家事,意指家庭之事,多半為環境清潔事務為主」。康寧大學嬰幼兒保育系講師楊琳表示,透過上述對於家事的定義,可了解到家事並非只是父母需承擔的部分,而是身為家庭每一分子,都有責任參與和協助。

家事•親子互動時刻

除了最基礎的定義外,家事女巫林素芬更加入新的觀點來說明「何謂家事」。她認為,「『做家事』是親子間很重要的相處時間」;藉由這段時間,進行親子間的交流、磨合、互動,進而建立更深厚的關係。

別當成無趣例行公事

早期人與人之間相處比較直接,面對面的方式居多。然而,隨著時代演變,3C生活用品盛行,時至今日,就算兩人共桌用餐,卻往往只是低頭盯著手機螢幕,僅透過傳送Line訊息來對話,人際關係疏離許多。

林素芬老師認為,21世紀出生的孩子,成長過程中必定少不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用品,連帶會影響這一代的思維模式。因此,以往那套「做家事=完成家中事務」的線性思考,對孩子來說可能太過單調、無趣,甚至過於沉重。

交誼•家事新功能

因此,她認為今日的「做家事」不只是分擔家務,更應該提升功能,增加「交誼」部分。簡單來說,「做家事」是家庭每一分子都應參與之事,但不是父母在心情不佳時不得不做的事情,更不是他們單方面強迫、命令孩子的作為,而應該是一件「主動做了會讓自己心情好、大家開心的事情」。

1歲起•從丟尿布開始

楊琳老師認為,大約孩子1歲半開始訓練大小便之際,就可學著參與家事。舉例來說,讓孩子自己丟棄換下來的紙尿褲、把尿濕的褲子丟入水盆泡水、用抹布將尿濕的地板擦乾淨,都能算是協助家事。不妨善用生活周邊的小事物,「用孩子已聽得懂的指令或常見物品名稱,引導他,使其拿取擺放歸位,營造家人互助合作的機會,就是一種簡易的家事協助」。

最佳時機:會玩3C產品時

隨著孩子的大、小肌肉動作發展趨於成熟,手眼協調有一定程度,父母就可嘗試慢慢讓孩子接觸家中事務。林素芬老師表示,「當孩子何時開始玩平板電腦,就可以同時學習做家事」,例如簡單地幫媽媽收毛巾、小衣服,或是將不玩的小車子、小積木放到收納箱內等。自然而然,就像平日吃飯、睡覺,是每天固定且習慣的動作,而且是不帶壓力的。

心甘情願•自然投入家事

在讓孩子學習做家事的過程中,家事做得到位與否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心甘情願」。

林素芬老師認為,家事不該與壓力劃上等號,而是應懷抱「快樂和專注的心」去做,才不會讓孩子對家事產生苦差事、懲罰等印象。也因為樂在其中,所以能夠引起興趣去積極學習相關方法、努力精進,往「做好家事」的階段邁進。

家事有助於大小肌肉發展

楊琳老師表示,不同類型的家事,會運用到不同的肌肉部位。例如搬運取拿的動作,會運用到大肌肉;比較精細的動作,如抽出一片紙尿褲、從籃子內拿出衣服給媽媽晾曬、收拾玩具、擺放餐具等,都同時會運用到大、小肌肉。不妨適度營造孩子能參與幫忙的機會,除了培養家事能力,對於肢體發展也大有助益。

幫助孩子建立生活能力與態度

楊琳老師認為,做家事的幫助甚大,除了攸關孩子的身心發展外,更能培養孩子自我負責的處事態度,進而建立自律個性。

密西根州立大學人類與家庭發展學系副教授萊恩•鮑爾斯曾說:「如果你能夠幫助孩子從小打好自律的基礎,其未來在學習上表現,將會超越沒有培養好自律能力的孩子。」而基本自律能力的培養與建立,最好的方式就從「家事」開始學習。

認知發展

在家事過程中,家長的示範與說明,就能傳達給孩子操作認知。舉例來說,擦拭桌面前須先將抹布對折至手掌大小,擦過一次後再換面重新擦拭,才能使桌面真正潔淨;丟棄垃圾前,先帶著孩子進行分類,整理起來更順手。這些都是基本常識認知,有助於孩子建立初步的生活思維。

責任養成

從與孩子自身相關的家事開始做起,有助於孩子建立「自我負責」的認知與行為。例如收好自己的玩具、脫下鞋襪放回鞋櫃等,能培養物歸原處、協助善後等責任心,也能幫助整個家庭環境更乾淨舒服。

思考激發

初次接觸家事,勢必會因為不熟練而遭遇做不好、做不到位等困難,孩子難免會有焦躁、不安、生氣等情緒反應;這時候,正是家長激發孩子動腦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楊琳老師舉例,她曾遇見一位4歲男孩,發現抹布上的掛帶斷裂,於是直接用手指將抹布上原有的破洞挖大些,再懸掛到掛勾上;雖然不一定是最佳的解決方法,但此例充分顯示出孩子主動思考的積極性。

未來能力:獨立&合群

楊琳老師表示,長遠來看,當孩子養成做家事的基本能力與習慣,自然較易具備生活自理能力,同時有足夠自信心。未來,在團體生活(上學後)中能發揮服務協助的精神並具備足夠生存力,獨處時也能怡然自得、輕鬆自在。

【完整內容請見2017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本文由媽媽寶寶《bobo小天才》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top
 
●幼兒大補帖
高纖食物吃太少,小心細菌入侵腸壁!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

《Cell》刊登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最新發表指出,研究團隊以特殊培育、生來就不具有腸內菌的小鼠做為實驗動物,並將14種人類腸道已知的正常菌株植入小鼠腸道,並以基因技術追蹤不同纖維含量的飲食對每種菌株的存活及活躍程度所造成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高纖飲食有助於預防腸道內細菌感染,因為當消化系統中原先對身體有益的菌叢,若無法獲得足夠天然纖維做為食物,很可能會開始啃噬腸道內壁的黏液層,而侵蝕的結果可能導致其他病原菌有機會侵入腸壁。

top
 
●活動快遞
媽媽寶寶Facebook粉絲團等妳來按「讚」!

top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