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證實,中國兩架殲十一戰機昨天飛越海峽中線,一度引發我方緊張。學者認為,兩岸軍機不踰越海峽中線,是雙方長期的默契,中共此次打破默契,顯然是針對美國近期在台灣海峽的動作而來,既面對美抗議,也對台施壓。淡江大學整合戰略科技中心執行長蘇紫雲說,中共這樣的行動未來恐會更加頻繁。
美國海軍驅逐艦柯蒂斯韋伯號(Curtis Wilbur)和海岸防衛隊的「伯瑟夫」號(Bertholf)日前穿越台灣海峽,是美國軍艦今年第三度通過台海,同時也是去年七月以來,第六度有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兩岸軍機飛行不超過海峽中線一向是雙方的默契,以往通常是偏航,或是遭遇天候因素才會發生超越中線的情況,但此次顯然是對岸有意為之,甚至我方軍機升空警戒都沒有馬上離開。
揭仲分析,對岸故意的挑釁行為,很有可能是針對美國近期在台灣海峽的動作頻繁,以及採取一些行動想要提升美國與台灣在政治上的關聯。他認為,中共很有可能因為美國有意要打破三方互動的默契,而做出反擊,另外,中方的思維很有可能是,對於美國的動作頻頻,可能一時之間拿不出辦法,但還是要展示中方有能力對台灣施壓。
蘇紫雲表示,台美近期關係熱絡,除了有美方軍艦穿越台灣海峽,B-52轟炸機出動的頻率也更加頻繁。此次中共軍機跨過海峽中線,顯然是一種表態,尤其是美軍日前航行穿越台灣海峽的海岸防衛隊伯瑟夫號,類似這樣的大型巡防艦是直接連接到國家戰略,有直接做艦隊指揮的功能,被中共視為挑釁的訊號。
不過,蘇紫雲也認為,共軍軍機這樣的舉動,顯然是對自己太有信心,一旦共軍軍機跨過海峽中線,只要再往東深入,就進入我方防空飛彈的射程,很難逃過我方飛彈的追擊。
閱報秘書/海峽中線…1955美畫定防空警戒線
「海峽中線」的雛形最早是一九五五年,由美國空軍第十三特遣隊正式參與協防台灣時,在海峽上空畫定了一條防空警戒線。該線後來以美國空軍首任駐台司令戴維斯准將之名命名,並在美軍一九五八年頒布的作戰條例中規定:「經判定為敵機,且若該機飛越戴維斯線以東時,即認為存在敵對行為,將予以迎擊並殲滅之」。 但這條無形的線,中共一向不承認有「海峽中線」的概念。
二○○四年五月時任國防部長的李傑在立法院答詢我方與共軍戰機互越「台海中線」時,才首度公布「台海中線」的明確位置。
國防部公部的「台海中線」座標,分為空軍和海軍使用兩種。空軍使用的「台海中線」座標經緯度為北緯二七度、東經一二二度至北緯二三度、東經一一八度兩點間的連線。由於地球圓弧曲度的關係,海軍使用「台海中線」座標略有不同。位置為北緯二六度三○分、東經一二一度二三分,至北緯二四度五○分、東經一一九度五九分,再至北緯二三度一七分、東經一一七度五一分的連線。
長期以來,兩岸雙方軍機與軍艦依照默契,互不穿越海峽中線以避免引發軍事衝突。
二○○九年七月三日,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在北京接見兩岸金融MOU觀察團時,建議開放台灣「海峽中線」,以補兩岸直航航班不足的問題,以及應盡速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當時執政的馬英九總統以「與安全有關」拒絕。
二○一六年起,共軍戰機、軍艦頻繁穿越宮古海峽進入太平洋,南穿越巴士海峽,繞行台灣防空識別區外,進入南海進行演訓。(記者賴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