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斯(Daniel Moss)從全球經濟成長減緩的步調來看,美國聯準會(Fed)降息已不再是天方夜譚。
Fed政策立場雖然已經急劇轉向鴿派,但可能轉得還不夠快。短短幾周之前,降息還是Fed決策官員的「非主流」看法,但隨著亞洲(特別是中國)及中國的經濟活動大幅減速,官員們不得不重新評估政策走向。
其他國家央行可能被Fed輕推一把,而陸續公布的經濟數據及市場氛圍變化也正迫使央行出手。紐西蘭央行27日已經率先轉向,強調「全球經濟明顯走下坡的風險已經升高」,因此央行下一步動作可能是降息;反觀一個月前,央行官員還對降息大肆吐槽。
紐西蘭央行的轉向,可以作為一些小型經濟體的風向球。美國芝加哥聯準銀總裁伊凡斯本周在新加坡發表演說時指出,1997年12月爆發亞洲金融危機時,Fed先是採取觀望態度,一直拖到1998年才降息3碼。他此番談話顯然語帶玄機。
Fed只有在全球經濟軟到可能衝擊美國經濟時,才會採取因應措施,因此現在伊凡斯提到1990年的情況,當然是一大警訊。1997年亞洲貨幣大貶,1998年中時亞洲經濟便嚴重衰退。當時Fed反應太慢,直到俄羅斯金融動盪波及美國時才出手。
不只是伊凡斯,波士頓聯準銀總裁羅森格倫之前也將全球經濟走下坡與美國降息掛鉤。降息雖不是他的基本看法,但也表示如果美國及全球經濟疲軟的程度超出他的預期,他也非常願意接受降息,「且最近的經濟數據可此符合這種狀況,因此Fed的下一次動作可能是降息」。
中國成長減緩已波及全亞洲,但亞洲各國央行仍相當審慎。中國本身已經採取多項刺激經濟措施,印度也已經降息,其他亞洲央行則只表示「有可能」或「快要」降息。
他們當然是在觀察Fed的下一步,因此經濟學者普遍預期東南亞、南韓及澳洲可能還要幾個月後才可能降息。亞洲央行雖已感受全球成長走下坡的壓力,並傾向降息,但認為還不用急。
央行一向很難抓到貨幣政策的轉折點。央行不願太早出手,以免造成恐慌。央行通常都會等到經濟展望已經明朗,且市場也傳送出明確信號時才會行動。這種作風雖然穩重,但經常會錯過適當的時機。央行現在必須設法搶在情況惡化之前出手。
(作者Daniel Moss是彭博資訊亞洲經濟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