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本土疫情延燒,從高登案到大鑫「黑心快篩」之亂頻傳。根據本報掌握資料顯示,台灣四月到六月十二日疫情高峰期,共輸入約二點九六億劑,商機上看三百億。截至目前為止,共有三二六家廠商申請EUA(緊急使用許可),卅三家獲得卅五份EUA;若扣除最大宗的羅氏、亞培等廠商及開放民眾自行輸入的劑數,其餘廠商共賣出一點四億劑快篩,保守獲利一四○億,每家平均獲利逾四億元。
藍批EUA發小吃店、直銷公司
快篩利益驚人,但主管機關食藥署爭議大,從EUA審查流程到人員組成都啟人疑竇。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源頭來自政府沒有超前部署,在快篩缺貨的情況下,握有EUA權利的進口商顯得奇貨可居。快篩缺貨時,食藥署是否亂通過EUA?雙北市有上千家醫材廠商,申請者也不乏大型醫材商,為何偏偏發EUA給資本額五十萬元的公司,甚至是小吃店、直銷公司?
廠商補件 隔天公關公司就出面
曾銘宗指出,三二六家廠商申請EUA,通過率約一成,卻至少八家有爭議。食藥署應向全民交代快篩EUA審核過程與資格認定標準,食藥署長吳秀梅更應為把關不力下台。
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表示,有申請快篩EUA廠商被食藥署要求補件,隔天就有公關公司聲稱「可幫忙」,由於廠商送件及專線電話都僅食藥署審核人員知情,質疑食藥署有人「內神通外鬼」。
食藥署:EUA審查都採共識決
吳秀梅昨天說,每個EUA申請案送進食藥署後,依照各業務組的「專業」來分配處理,雖然同是醫□組,但有許多不同的業務領域,審查人員包含國家考試進來的公務人員,也有利用「專業攬才」的約聘人員。食藥署醫□組簡任技正林欣慧說,每個案件在審查EUA時,都是團隊採共識決方式,決定是否通過或退件。
對於食藥署EUA審查機制,吳秀梅指出,就是按照現行法規,不管簡易、標準模式,都會針對安全性、效能及相關查驗登記資料進行查驗,一定都要符合法規。記者再追問EUA詳細審查流程為何?吳秀梅直接大嘆:「唉!你們到底想怎樣啦?」便掛掉電話不予回應。
掌握EUA 免成本轉手賺大錢
業界人士指出,關鍵在於四、五月台灣快篩需求強烈,國內快篩準備有限,蔡英文總統五月六日更喊話,「五月底到貨一億劑快篩」,當時韓國、美國等各國快篩已很普遍,各家都想搶著進口賺錢,「當時快篩就是進多少、賺多少」。
該人士分析,四、五月時,進口商向原廠拿貨價格約為一劑二點三美金左右,台幣六十五元到七十五元都有,空運成本約一劑八十、九十元;轉手給經銷商時,一劑是賣兩百元,保守至少一劑可賺一百元。
醫材廠商證實,四、五月政府要求天天快篩,電子科技廠買快篩「一劑喊到三百元都有」,五、六月仍有不少商家揪團或販賣一劑兩百元快篩。
該廠商也指出,當時握有EUA的就是老大,因為有EUA才能進口,更可向所有通路商「先收款、再給貨」。例如,A廠商拿到EUA,下游經銷搶著預訂數十萬、數百萬額度,依匯款到帳順序先後給貨;有EUA的進口商幾乎不用負擔成本,拿經銷商的貨款向原廠買貨,一轉手就能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