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何為鄉村振興賦能?鄉村要素何以回流?在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一群熱愛鄉村的大學畢業生,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做出解答。新華社報導,「每個人心底都有一段情愫,那就是故鄉。」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屏南縣「一糯千金」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邱桂敏在回憶創業初心時發出感慨,「我很感恩養育我成長的這片土地和淳樸的人們」。
過去的兩年裡,邱桂敏步履不停,開展一系列文創活動,將農業、加工業、旅遊融合,積極動員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產業…如今,邱桂敏的創業項目逐漸步入正軌。通過走訪調研,她明確了全面發展和培養新型農人的重要性,積極搭建創業平台,鼓勵創業青年、大學生回家鄉創業。
「這個村越來越多人願意回來,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每天有穩定收入,村裡的遊客也多起來,村容村貌也越來越好。」邱桂敏說。
像邱桂敏一樣,以鄉愁作引,用自己的「寸草心」來報答故鄉「春暉」的大學生還有很多。
從中學起,王金妹就立志通過教育服務鄉村。2018年研究生畢業後,她投身鄉村振興事業。2020年,王金妹來到屏南縣,幾乎把全部的時間用在與農村、農民、農業相處。依託自己的專業知識,王金妹協助當地政府與各領域專家了解「三農」現狀,完成智庫報告、學術文章、經驗總結,將論文寫在大地上。
作為屏南鄉村振興研究院秘書長的王金妹,還幫助農民了解各項政策,引入專業資源,探索生態農業、創意產業。她與團隊策劃實施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轉型專題研修班、鄉村振興沙龍、鄉村振興大講堂等特色活動,培養鄉村人才。
「丈量、整理、想像、建設」是毛華磊最經常提到的四個詞。因為畢業設計結緣屏南縣屏城鄉前汾溪的他,希望通過自身所學,找到通過美育復興村莊的方法與路徑。
今年5月,毛華磊和團隊在前汾溪小學開展了主題為《花也是一種野草》的「鄉村美育課堂」課程系列展。在展覽中,孩子們的繪畫作品「生」在泥土□、「長」在田埂中、「結」在葡萄架上,帶著村民和學生家長用新的視角審視鄉村的一草一木。
近年來,屏南縣注重通過資源有效整合、資產有效盤活、資金有效統籌,以項目運作為標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21年度,屏南全縣村集體收入10萬元人民幣以上達100%。
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潘家恩說,從城市流向鄉村的「新農人」,不僅是城鄉融合時代創新文化的創造者,也正成為新生活方式的實踐者。屏南縣通過「引進高人、引回親人、引來新人」,促進以人為中心的各類要素回流鄉村,不僅解決當前鄉村普遍存在的人才和人氣弱點,同時也增強了縣域綜合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