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萬人身故 超額死亡恐逾4千人


【名人堂電子報】有來自各行各業的知名人物,無論大事、小事,都能提供你豐富、獨特的名人觀點! 【哈佛商業評論電子報】包含領導、創新、策略、管理等四大領域精彩內容。歡迎訂閱,與世界一流的管理接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2/06/11 第783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5月1.7萬人身故 超額死亡恐逾4千人
記者侯俐安、吳亮賢、許政榆、沈能聯合報

國內疫情尚未趨緩,昨天內政部公布今年五月戶口統計資料,五月人口死亡數為一萬七四○九人,較去年一萬五一○八人增加二三○一人、更比前年一萬三二七二人增加四一三七人。台大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直言,今年五月新冠肺炎確診死亡數為一三九○人,扣除老化等自然死亡增加數,「和前年相比,超額死亡超過四千人」。

台中破萬例 增213例死亡創新高

昨天本土案例新增六萬八三一一例,中重症案例五三三例,唯獨台中市一萬○○三二例破萬例,而死亡新增二一三例再創新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北部疫情已過高峰,持續下降,中南部疫情仍在高原期,疫情走向仍需觀察。

各年齡層染疫中重症及死亡比率,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年共九一九二例中重症,二九四四例死亡,全年齡層致死率為千分之一點一,但九十歲年齡層致死率高達百分之五點三一,相當於每十九人染疫就有一人會死亡。確診死亡個案大多未接種三劑或任何一劑疫苗。

死亡翻倍快 陳時中稱黑數問題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日前以國外數據,分析台灣死亡數翻倍僅十三天,位居全球第二,提醒翻倍數是警訊,若找不出根本問題,死亡數恐繼續翻倍,籲政府應公開重症及死亡個案資料。陳時中昨天花近七分鐘時間解釋,確診、死亡皆有黑數,可能是檢驗或通報量能等問題,屬於統計上的誤差值,全球都有一樣的問題。

陳時中表示,精準統計死亡翻倍速度,應該是從今年一月Omicron疫情爆發開始計算,才能看整體疫情變化,若把過去兩年流行的不同變異株確診率與死亡率都放進來比,統計就會失真,分母也黑數,分子也黑數拿來「亂比一通」,影響民心跟疫情不是好事。

一到五月死亡數 較往年多四千

內政部統計,今年一到五月死亡人數為八萬一一四四人,比去年七萬七○一○人、前年七萬四六六二人,增加四千到六千人。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分析,前兩年台灣是全球六個負超額死亡的國家之一,無奈今年疫情爆發,「不可能一直要求負成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則說,一定會有因疫情死亡卻沒被診斷出來的黑數,不是每個人死亡都會被正確診斷出原因,現實就是如此,「疫情減少、黑數就會減少」。

 
TOP
焦點新聞
繼陳水扁後也確診 吳淑珍今晚發燒、喉嚨痛
記者徐白櫻/高雄即時報導聯合報

前總統陳水扁5月31日確診新冠肺炎,妻子吳淑珍今天也傳出確診。兒子、高市議員陳致中代替家人發言說,今晚媽媽吳淑珍開始發燒到38度,PCR檢驗確診,已經開始服藥,不過因為抵抗力較差,家人很擔心她的健康,祈求老天保佑平安。

前總統陳水扁染疫後剛解隔不久,原本快篩都是陰性的妻子吳淑珍今天也開始身體不適,兒子、高市議員陳致中證實媽媽確診。

陳致中說,媽媽今天開始發燒、喉嚨痛,體溫是38度,醫師已經開藥給她服用,目前狀況還不需要住院,不過媽媽身體的抵抗力向來弱,家人感到擔心。

 
TOP
專家籲指揮中心公布染疫死亡「3可控因素」 有助改善致死率
記者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國內今年已超過260萬例本土案例,包括中重度9192例、死亡2944例,全年齡致死率約萬分之11。專家認為,公布死亡數不應追求漂亮數字,外界也不只批評,國內疫情還在發展中,應從死亡數中找出「可控制因素」做改善,甚至有機會提高我國於國際上防疫韌性排名。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要觀察整體疫情狀況,應以總染疫數及總死亡數來看,不太會比較死亡數增加速度來觀察,建議中央應公布全死因,觀察是否有超額死亡狀況,才是疫情控制好壞關鍵數字。

李建璋認為,公布死亡數不應只追求漂亮數字,外界也不只是批評,而要能從中統計「可控制因素」來努力改善死亡率等防疫指標,包括「死亡病患症狀出現到給藥天數」、「死亡病患符合條件下用藥比例」、「公布死亡病患疫苗組合」。

抗病毒口服藥物有助輕症患者演變重症或死亡,李建璋表示,最關鍵就在於「早期診斷、早期投藥」,若70歲長者發病第1、2天時即診斷確診,並給予口服藥,死亡率很快就可降低,相較年紀大、共病多等因素無法控制,及早診斷跟給藥還有疫苗施打都是可控制因素。

李建璋指出,「症狀出現後給藥」數據各國尚未有大規模分析,是近月才出現較新的監測模式,台灣之前努力控制疫情,到疫苗及抗病毒藥物問世,此時國內疫情還在發展中,若願以創新方式追蹤染疫死亡病例,有助改善致死率,更能提高台灣在國際上防疫韌性及數據透明度。

李建璋提醒,我國給藥率達到百分之五,全球排名前位,但國內確診死亡中,有四成六是確診三天內死亡,代表病患確診後期才診斷、給藥,即便給藥率高,但後期給藥效果不佳,我國訂購100萬份抗病毒口服藥,至今只用10多萬份,尚餘90萬份未使用,應適度再放寬給藥條件。

 
TOP
陳時中怒批「死亡翻倍說」 專家:指揮中心應公布全死因
記者沈能元、許政榆、陳雨鑫、沈能聯合報
國內疫情處於高原期,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引用國際數據,指出台灣染疫死亡數十三天內翻倍,位居全球第二快,籲指揮中心應分析死亡數攀升原因。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罕見動怒,批評死亡翻倍天數應是自己跟自己比,分子亂、分母也亂「根本亂比一通」。對此,詹長權至截稿為止,都未出面對此回應。

陳時中昨針對死亡翻倍數僅十三天,台灣位居全球第二快,花費近七分鐘解釋,他指出,稍微有學過算術都了解,過去國內染疫死亡數少,近期死亡數較多,導致死亡翻倍的速度就會快,如果以前死亡數多,後續翻倍的時間就會拉長。數字只能表示現階段台灣疫情比前段時間嚴重,「不是比較各國誰的疫情嚴重,是自己跟自己比。」

陳時中表示,若拿先前防疫有成的國家相比,比如紐西蘭、香港。紐西蘭在疫情處於高峰期時,若從四月四日回推翻倍時間為三月廿五日,翻倍天數為十天;香港疫情高峰期則是從三月十四日,若回推是在三月三日,翻倍的天數為十一天,他強調「台灣十三天並沒有比較快」。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說,觀察整體疫情狀況,應以總染疫人數及總死亡人數來看,不太會比較死亡數上升速度,指揮中心應公布全死因,觀察是否有超額死亡,才是疫情控制好壞的關鍵數字。

李建璋表示,我國給藥率達到五%,全球排名前位,但國內確診死亡中,有四成六是確診三天內死亡,代表病患確診後期才診斷、給藥,即便給藥率高,但後期給藥效果不佳,我國訂購一百萬份抗病毒口服藥,至今只用十多萬份,尚餘九十萬份未使用,應適度再放寬給藥條件。

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目前致死率約為萬分之十左右,仍在預期內,無需執著死亡翻倍數,一周後國內死亡人數應會逐步降低,現階段重點觀察是致死率能否維持在萬分之十。再者應分析,發病到死亡在一周內的個案,是否有診斷速度太慢或照顧不佳等問題。

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每百萬死亡人數為一四三人,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疫情延燒至南部,整體疫情又處高原期,相信疫情時間會拉長,預估每百萬人死亡可能會增至四五○人,若每百萬人死亡人數超過四五○人,就是不滿意的數字,除長者外,也應關心青少年及兒童染疫情形。

 
TOP
超額死亡低估?黃立民:一定有沒診斷出來的黑數
記者吳亮賢/台北報導聯合報

內政部統計五月人口死亡數為一萬七四○九人,較去年及前年同期增加兩千到四千人,對比今年五月新冠肺炎確診死亡數一三九○人,「超額死亡」恐被低估。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直言,一定會有因新冠肺炎死亡而沒被診斷出來的黑數存在,現實就是如此。

國內爆發Omicron疫情以來,中重症、死亡數持續攀升,台大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分析,廿一世紀以來生育低迷、老年人口快速增加,死亡數、死亡率都在增加。每年的超額死亡,可歸因於寒流或流感所致。但去年是暖冬,卻比前年「多死」一萬人,「超額」的死亡數創新高。

他說,超額死亡數未必都是「定義上的確診死亡」,或許是誘發疾病、施打疫苗後慢性疾病產生作用等,「人都會死,只是提早死」。

對此現象,黃立民表示,可能是染疫死亡未被診斷出來,也可能是因疫情使醫療量能較緊縮,其他病患看病較不方便、照護較差;另有可能為整體社會壓力大、風聲鶴唳,導致其他病患的病情不穩定、容易惡化,「多重原因都有可能」。

黃立民認為,改善超額死亡現象最關鍵還是要把疫情控制好,病人減少、醫療量能輕鬆,別的病人才能安心看病。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碩士及公共衛生學博士、醫師祝年豐表示,死亡人數較前兩年同期增加,應細分各年齡層、族群研究,原因及是否跟新冠肺炎直接或間接相關。他認為,衛福部有統計資料,對於死亡人數增加以及染疫死亡速度變快等現象,應做統計分析、好好研究,「(衛福部)不要只是一直說沒有,這樣無法說服人」。

 
TOP
5-11歲打疫苗間隔 縮為4周
記者王昭儀、許政榆、沈能元/台北聯合報

今年染疫人數逼近二六○萬人,兒童重症已累計四十四例、十七死,指揮中心昨宣布,五到十一歲兒童新冠疫苗施打間隔從原本十二周縮短至四周,不得混打,同時開放醫事人員接種第四劑。歐美近期染疫個案多為BA.4及BA.5變異株,其中BA.5被預測將成為全球主流株。專家提醒,未來邊境開放,疫情恐捲土重來,國人都應接種次世代疫苗,補強原本疫苗的不足。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即起縮短五到十一歲兒童疫苗接種的間隔時間,從原本八到十二周,縮短到四到八周,縮短接種時間,主要考量國內正處於疫情流行期,施打疫苗有助降低重症死亡風險。目前不開放混打,除非兒童接種第一劑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否則不得混打。

莊人祥表示,兒童新冠疫苗第二劑接種,首批符合資格者,最快可於六月下旬接種,而醫事人員第四劑施打,需與第三劑間隔五個月,因此最快於六月中旬開打。

歐美BA.4、BA.5疫情上升,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以英國五月底至六月初統計發現,多達百分之十二的確診者感染BA.4,而BA.5占百分之十八;美國感染BA.4個案占百分之五、BA.5占百分之八。

羅一鈞表示,從四月至今,總計定序一○五八例,感染BA.2占百分之九十六,為目前主要流行變異株,而BA.1在四月廿一日後再也未驗出,BA.4、BA.5或其他變異株,目前也尚未驗到首例。

羅一鈞表示,BA.4、BA.5具免疫逃脫特性,使其傳播力強,許多專家預估可能取代BA.2成下一波主流病毒,國內將持續觀察。

BA.2與BA.1感染後常見症狀以頭痛、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涕、身體疼痛為主,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說,BA.4及BA.5的症狀表現與BA.2、BA.1差異不大,同屬上呼吸道感染,不過曾經染疫後,即使康復,還是可能再感染BA.4或BA.5。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 BA.4、BA.5傳染力變強,但致死率目前未見增加,不過難以保證其毒性會變弱,目前莫德納及輝瑞藥廠都在研發次世代疫苗,對Omicron BA.1的保護力可望增加八倍,未來全球若流行BA.4或BA.5,保護力則可以增加三到四倍,他推估,次世代疫苗最快年底就能接種,建議每個人都應施打。

 
TOP
首批6架F-16抵台構改
記者程嘉文、吳亮賢/台北報導聯合報

我國空軍部署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路克空軍基地的十一架F十六A、B型戰鬥機,必須全部返台進廠實施構改。首批七架返台過程中,一架F十六A中途降落夏威夷檀香山時,發生鼻輪故障無法放下的意外。其餘六架昨天下午飛抵花蓮空軍基地。這次共有四位國軍飛行員參與。

我國當年採購F十六A/B,將部分飛機留在美國。兩架在加州愛德華基地,主要擔任技術與戰術開發,後來成為洛克希德馬丁F十六V改良方案的原型機。其他飛機在亞利桑那州路克空軍基地,編成美國空軍廿一戰鬥機中隊,我方定期派飛官赴美進行專精訓練。由於F十六升級工程是在台中漢翔公司進行。

消息人士指出,除了待修機之外,另十架F十六將分兩批返台。第一批六架原定今晚抵達,但因迫降事故引發關注,提前一天出發。昨返台的六架F十六戰鬥機,包括五架單座F十六A與一架雙座F十六B。F十六航程不足以直飛,必須由加油機伴隨,預估整趟航程耗費十一至十二小時,空中加油可能超過十趟。

 
TOP
大陸禁台灣石斑魚輸入 農委會抨擊:不符國際慣例
記者葉冠妤/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今發文指出,自去年以來,多次從台灣輸入的石斑魚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禁用藥物,決定從13日起暫停受理台灣石斑魚輸入。對此,農委會表示,中國已多次不符合國際慣例,片面禁止台灣農產品輸入,我方將再次提供完整科學證據,請中國大陸依國際規範辦理。

針對中國大陸片面宣布13日起暫停我國石斑魚輸入中國,農委會說,中國多次不符合國際慣例,片面禁止台灣農產品輸入,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多次強調,輸入檢疫是科學問題,中國身為國際的一份子,應要遵守國際規範,我方會再次提供完整科學證據,請中國依國際規範辦理。

農委會也向養殖漁民及相關產業喊話表示。農委會說,政府已備妥相關輔導與產業因應措施,請養殖漁民與相關產業放心,陳吉仲明早將以視訊方式召開記者會,進一步說明內容及國內外行銷計劃。

 
TOP
政治新聞
中防長「分裂台灣不惜一戰」說 外交部斥荒誕
記者程遠述/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在新加坡舉行會談。會後,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轉述稱,魏鳳和在會晤中強調,「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分裂出去,中國軍隊必將不惜一戰」。對此外交部回應表示,中國政府的說法荒誕,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從未受中國政府管轄,台灣人民不會屈服於武力威脅。

據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報導,吳謙在魏鳳和與奧斯丁(Lloyd Austin)會談後舉行「吹風會」,向媒體轉述魏鳳和在會談中指出,堅決反對美國對台軍售,並提到「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分裂出去,中國軍隊必將不惜一戰,不惜代價、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分裂圖謀,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對此外交部表示,針對中國政府對我國主權及美國對我軍售的荒誕說法,外交部再次強調,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從未受中國政府管轄,台灣人民更不會屈服於中國政府的武力威脅。

外交部指出,我國政府會持續加強堅實國防,維護國家安全,並與美國及其他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共同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維護台海及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及繁榮。

外交部也指出,奧斯汀於會談新聞稿中,重申美國持續恪遵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及「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反對片面改變現狀,並呼籲中方勿對台灣採取進一步的破壞行徑,外交部感謝拜登政府再次以具體行動支持台海和平穩定。

 
TOP
如何降低台海風險 朱:加強防衛與不放棄對話
記者程遠述、王寓中、華盛頓記者張聯合報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於美東時間九日與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哈斯和另名學者薩克斯舉行私人會談,討論美中、兩岸及台灣安全防衛等議題。朱立倫說,降低台海風險的策略就是加強自我防衛與不放棄對話。

朱立倫訪美行程接近尾聲,九日在紐約先後與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學者以及智庫CFR見面,十日上午還有一場和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的交流。接著就將飛往此行最後一站的洛杉磯,預計美西時間十日傍晚舉行返國記者會。

朱立倫與哈斯、薩克斯交換對於美中台戰略清晰、戰略模糊的看法。CFR認為,拜登政府延續川普政府做法,對中國的立場基本上仍是強硬,並強調俄烏戰爭是「警鐘」,世界聚焦關注台海,但台灣對大陸經濟依賴太高,應該思考做出調整。

據指出,至於調整的定位,雙方都沒有講「脫鉤」,而是「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另外,雙方交換對於台灣的不對稱戰法應該需要哪些武器,以及準備方向的想法。朱立倫認為,降低台海風險的策略就是加強自我防衛與不放棄對話。

此外,朱立倫也和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教授戈迪溫、陸伯彬與傅士卓視訊會議,探討兩岸局勢、兩岸政策及年底選舉議題。

朱立倫昨在臉書發文表示,對兩岸關係,他強調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口高掛的標語正是「護台灣,保民主,拚未來」,一定捍衛中華民國民主自由。無論是中共或任何特定政黨、人士的表述,都不會改變國民黨創黨建國以來的初衷。

朱立倫說,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今天,台灣要有穩健策略,透過同時加強自我防衛和不放棄對話,有原則交流溝通,來降低台海衝突風險並減少意外和誤判。

 
TOP
兩岸新聞
中俄首座跨國公路橋梁 黑龍江大橋正式通車
莫斯科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俄羅斯與中國今天宣布兩國首座跨國公路橋梁黑龍江大橋正式通車。俄羅斯正因入侵烏克蘭與西方展開對抗,轉向亞洲尋求支持。

橋長逾1公里的黑龍江大橋連接俄國遠東阿穆爾州(Amur)首府海蘭泡(Blagoveshchensk)以及中國北部黑龍江省黑河市。大橋早在2年前竣工,但通車典禮因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一直延遲。

通車典禮今天在海蘭泡舉行,開放貨運交通,第一輛卡車在鞭炮聲中駛上橋梁。

根據官方數據,這條大橋造價190億盧布(約3億2800萬美元),為雙線道。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大橋項目全長19.9公里,於2016年施工、2019年竣工,第二年通過驗收,但因為疫情一直沒有開通,目前也是有限通車,只有貨物運輸能夠通行。

中俄在冷戰時期曾是敵對關係,但過去幾年在政治、經濟面均加強合作,期盼抗衡美國的全球勢力。

中俄邊界長4250公里,自從1980年代末兩國關係正常化以來,雙邊貿易蒸蒸日上,但邊界地區缺乏運輸基礎設施是一直以來的困擾。

 
TOP
香港某校學生被要求提前隔離 習近平可能訪港
記者林汪靜/即時報導聯合報
香港一所學校要求部分學生在飯店隔離一周,以歡迎在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25周年」紀念日到訪的政要。彭博社分析,這可能預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將訪港。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昨日發出通告,指出該校學生榮獲港府通知,學生有機會參與接送機儀式;疫情關係,參與學生將由教師陪同下於飯店隔離7天,期間會以視訊會議軟體Zoom形式上課。通告上,更形容「這項活動實屬一項難得的光榮任務,敬希家長鼓勵學生參與」。參與學生須完成接種兩劑疫苗並超過14天等。

通告並指出,包括6月30日在機場歡迎,以及第二天的歡送活動,所有餐飲、交通和檢疫費用將由香港政府支付。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校長黃錦良表示,一切安排及詳情尚待港府公布,現階段談細節是言之過早,發通告是先了解家長意願,做內部意向調查,之後才可安排。他認為,適逢今年「香港回歸25周年」,按照過去經驗,如果今年有領導人來港也是正常不過的事。

彭博社報導,一些香港媒體和政界人士預期,自從2020年1月以來沒有離開過中國大陸的習近平「七一」將訪問香港,出席新一任港府的就職典禮,並發表「香港回歸中國25周年」紀念演講。

據了解,2017年「香港回歸20周年」,習近平訪港三天,當年習近平6月29日抵港,除了時任特首梁振英和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及一眾官員到場迎接,還有大批身穿體育服的學生揮動五星旗、香港區旗迎接,習近平在停機坪上發表講話。

 
TOP
國際新聞
美駐陸大使:美中關係尼克森以來最低谷
編譯盧炯燊/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九日在「中國挑戰峰會」上表示,目前美中關係可能處於前總統尼克森一九七二年歷史性訪問北京以來的最惡劣狀態;當年尼克森的破冰訪問及發表「上海公報」,推動了華盛頓與北京重建外交關係。

伯恩斯在北京透過視訊,在猶他谷大學主辦的「中國挑戰峰會」上發言,認為(現時美中關係)「可能是自那時(一九七二年)以來處於最低谷,我們之間似在展開無休止的競爭。」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抵達新加坡準備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會,並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會談,伯恩斯此時作出這番坦率的評論,顯得相當特別。

伯恩斯指出,美中兩國從經濟乃至技術、安全及人權等每一方面,都存在深刻分歧;他說,北京「正以軍事力量向美國及其盟國,包括日本、南韓和澳洲等爭長短。」

伯恩斯表示,美國人認為中國沒有遵守經濟和貿易規則,又稱美中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正就未來的關鍵產業(包括人工智慧及生物技術)展開激烈的競爭。他認為,商業競爭必須公平的,「但中國人在許多技術方面尋求軍事化,對我們來說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挑戰。」

伯恩斯在發言中也批評中國在香港實施鎮壓政策,指北京在香港「扼殺了」所有剩餘的自由;在新疆問題方面,他重申美國稱中國對維吾爾人實行種族滅絕的說法。中國一直堅決反對外國無理干涉香港、新疆,強調這是中國內政。

「中國挑戰峰會」是讓美國頂尖的地緣政治智囊、決策者及商界濟濟一堂,探討多個和中國相關的問題,給予美國企業、政府領袖及民間團體分析及更深入的了解。

 
TOP
戰事拉長 西方恐減挺烏力度
編譯陳韋廷/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聯社報導,俄烏戰爭延燒逾三個半月,雙方陷入持久消耗戰。即便歐美不斷軍援烏克蘭與收容數百萬難民,且在對俄制裁方面前所未有的團結,但專家認為,俄國在入侵烏克蘭的衝擊逐漸消退後,恐利用這場曠日持久的衝突以及西方可能減弱的興趣,迫使基輔和解。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已對西方提出接受某種妥協的建議感到憤怒,並稱烏克蘭將決定自己的和平條件。「西方疲勞正在加劇,他們想要某種對自己有利的結果,而我們想要另一種結果。 」

義大利提出的和平方案遭駁回,法國總統馬克宏四日呼籲世界大國勿因俄國總統普亭歷史性的錯誤而羞辱俄國,應協助俄烏透過外交途徑終止戰爭的發言,更遭烏克蘭外長庫列巴痛批,發出這種呼籲只會讓法國和其他應聲的國家丟臉。

就連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建議基輔應考慮在領土讓步,也遭澤倫斯基嘲諷還活在一九三八年。當時歐洲列強為了避戰,跟希特勒的納粹德國簽訂犧牲捷克斯洛伐克部分領土的慕尼黑協議。

基輔希望將俄軍趕出在烏東與烏南新占領的地區,並奪回二○一四年遭俄國併吞的克里米亞,以及過去八年親俄分離主義分子控制的頓巴斯部分地區。

烏克蘭智庫政治分析家費森科在接受美聯社專訪時表示,戰爭讓烏克蘭每月損失五十億美元(約台幣一千四百八十億元),「這讓基輔依賴於西方鞏固的地位」。

烏克蘭需要更先進的武器來確保勝利,以及西方持續對俄國經濟施加痛苦的決心來削弱莫斯科。不過費森科認為,俄國顯然決心拖垮西方,並以西方會厭倦且逐漸開始改變好戰言論為前提來制定戰略。

 
TOP
拜登親赴美西港口 關切勞資談判僵局
編譯王巧文、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拜登10日將造訪全美最繁忙港口洛杉磯港,並發表演說,預料將敦促船運業者降低運價,緩和通膨壓力。白宮也密切關注美西2.2萬碼頭勞工的新勞動契約協商,試圖協助化解勞資談判僵局。

白宮官員說,拜登將在洛杉磯港談論美國通膨最新數據,並提出削減運輸成本可遏止物價飆漲的主張。

拜登也將和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塞羅卡(Gene Seroka)、長堤港董事柯戴洛(Mario Cordero)會面。目前勞方代表「國際碼頭和倉庫聯盟」(ILWU)正與代表資方的「太平洋海事協會」(PMA),磋商新的勞資合約,攸關加州、俄勒岡州及華盛頓州29座港口勞工的權益。

現行合約7月1日到期。若談判破局,可能導致洛杉磯港在一年最繁忙時段停擺,進一步擾亂已因新冠疫情受阻的供應鏈。塞羅卡說,塞港情況已大幅改善,此刻勞資談判是「業界許多人的首要議題」。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