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新高 5月CPI增3.39%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6/08 第537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十年新高 5月CPI增3.39%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物價壓力續飆新高,主計總處昨(7)日公布5月物價調查結果,因國際油價居高,加以外食、蔬果、肉類、家庭用品及房租上漲所致,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3.39%,創近十年新高,且連三個月超過3%,連十個月超過通膨警戒線2%,通膨壓力居高不下。

此外,涉及物價進口成本的5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6.62%,增速創下41年來新高。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主要還是受到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的影響,新台幣貶值的影響幅度不到一成。進口物價指數以新台幣計價則較上年同月漲21.38%,創近42年來新高,上次的高點是在1980年7月的21.44%。5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較上年同月漲14%。

曹志弘指出,原本預期5月CPI年增率漲幅可望收斂,但由於5月天候不穩定且遇到豪雨,蔬菜跌幅較預期小,且水果、雞蛋、肉類等食物類價格持續上漲,外食費用年增率也高達5.8%,較4月更高,創13年半以來新高,因此再將5月CPI年增率推上十年新高峰。

行政院關切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年增率5.25%,也較上月的4.41%高出許多。若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則年漲2.6%。

曹志弘表示,若天候平穩,雖然預估6月CPI年增率大於3%的機率還是滿高,但漲幅應會較5月收斂,主計總處估約是3.3%左右,目前國內沒有通膨現象,但還是有通膨壓力。主計總處並預期CPI年增率的高點會落在第2季,但仍可能受到疫情、俄烏戰事、中國大陸封控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物價壓力持續緊繃,台經院國際事務處研究員邱達生表示,CPI年增率6月可能會是最高點,由於去年8月開始基期墊高,因此預估8、9月有機會回落到3%以下。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提醒,服務業進貨成本明顯增加,廠商供貨價格卻沒辦法大幅提升,因為消費者不見得埋單,要留意服務業轉嫁相對困難的問題。

 
明年七連假 春節休十天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昨(7)日公布「2023年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明年達三日以上的連續假期(併同例假日)共有七個,其中農曆春節假期更長達十日,明年總放假日數為116天。

根據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所公布的2023年連假規劃,分別為開國紀念日(三日)、農曆春節假期(十日)、和平紀念日(四日)、兒童節及清明節(五日)、端午節(四日)、中秋節(三日)、國慶日(四日),加上每周的休息日與例假日後,明年的總放假日數為116天。

人事總處表示,按照政府機關調整上班日期處理要點規定,放假的紀念日及節日如遇到周二或周四,將一律調整放假。農曆除夕前一日(小年夜)為上班日者,調整該上班日為放假日,除特殊情形外,以前一周的周六補為上班日為原則。

 
鄧振中:有如提親 台美朝FTA前進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美日前宣布啟動「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行政院政務委員、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昨天接受廣播節目專訪強調,「倡議」英文意涵,是指過去雙方沒做過;倡議是簽協定很重要的階段,目標是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

鄧振中打比喻說,倡議可視為兩家人提親,提親等於可以安排訂婚,但路還很長,還有結婚、生小孩、建立家庭,最後簽訂FTA就是圓滿的家庭結果。

對於台灣去年九月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為何至今還沒有加入?鄧振中說,台灣因為國際環境關係,「很多事情在做,但不方便對外說」;加入要由十一個會員國整體討論,「我們感覺他們是傾向同意的」,但中國因素是免不了的政治問題。

他說,台灣近兩年解決萊豬、福食問題,國際會看得出台灣不是講假話,加上在疫情衝擊經濟的情況下,更凸顯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相信現在是爭取CPTPP最好的機會。目前CPTPP會員國正處理英國入會,樂觀估計今年完成談判、最慢要到明年初,台灣的申請案可能要再等一下。

至於台灣為何不能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鄧振中說,他不認為是美國不找台灣,而是因為其他國家擔心找台灣參加,中國大陸會找麻煩,但台美新倡議要處理的議題,其實已經包含IPEF四大支柱(貿易、供應鏈、基礎建設、稅務)裡的貿易部分。

【記者丘采薇、張加/台北報導】斯洛伐克及法國國會參訪團本周相繼抵台,蔡英文總統昨天在總統府接見斯洛伐克訪團,提到台、斯互贈口罩和疫苗,兩國一起創造「善的循環」,她相信台灣未來可以和理念相近國家一起合作,打造具有韌性的民主陣線。

對於美國國務院網站五月廿八日更新放回「不支持台獨」表述,中國大陸外交部稱,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昨批,中方發言是自欺欺人的謊言,民主台灣與專制中國互不隸屬,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也是國際公認的現狀。

 
蘇稱基本工資 連6年調高 藍委:先解決高物價、高房價
記者游明煌、邱瑞杰、鄭□、李承穎聯合報
外界質疑,蔡英文總統選前要調高基本工資是政治動作,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說,蔡總統上任以來,連續六年調高基本工資時薪,跟選舉無關,是看大家努力的成果,所以會視整個經濟能力,為勞工做最優先的考慮。不過,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說,真想解決低薪問題,應解決高物價、高通膨、高房價的問題,把人民血汗錢花在實質有利於產業建設的項目,不要再把錢撒在大內宣。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鄭運鵬昨說,即使台灣沒有「最低工資法」,但是從蔡英文上任總統以來,台灣的基本工資在六年內調高百分廿五,在全世界非常罕見,代表台灣的景氣非常好,「獨步全球」。

關於最低工資法立法進度,鄭運鵬指出,行政部門還在研擬,立法院未來審議時,要考量到企業主、外資、工商團體在最低工資法的調適上,能否比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有更高的作用等。最近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要開會,各方判斷包含通膨、經濟成長等因素,今年也有機會繼續調整。

蘇貞昌昨到基隆海科館參加潮境方舟一號啟航儀式。他說看到日本有個八十三歲的人,剛剛從美國舊金山大橋出發,獨自駕駛帆船,安然抵達日本,創世界紀錄。他現在距離八十三歲還差八歲,如果沒做行政院長,準備學帆船,希望八十三歲時能駕帆船環島一周,這也是他的志願,不要只有小小的選舉,要想大大的台灣,台灣可以藉由海洋「出去管別人」。

 
科技部長領軍 前進美生技展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最大生技展會「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因疫情停辦兩年實體展後,將在本月13日在美國聖地牙哥登場。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召集人、科技部長吳政忠將帶領國內40多家生技業,以及產官學界上百人參加,聚焦智慧醫療與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兩項重點項目,爭取國際生醫大廠與醫療機構與台灣合作。

鴻海(2317)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投資的全心醫藥公司,該公司總裁兼執行長周慧泉將受邀在大會上發表演說,介紹公司在抗體新藥的產業進展;華碩轉投資的愛因斯坦人工智慧公司,也將在展場介紹AI產品在電腦斷層(CT)上的應用。

此外,上櫃公司浩鼎、中裕新藥、台康生技、台耀化學、藥華醫藥,以及上市公司國光生技轉投資的□牧生技等公司都將參展。總計今年參展的國內生技業者約有40多家。

科技會報辦公室生衛醫農組主任劉祖惠表示,這項大展上次舉辦的實體展是2019年,當時我國參加人數近300人,創歷年最高紀錄。今年為疫情期間首度舉行的實體展,雖然不少生醫業者擔心疫情影響安全及邊境限制,但仍然吸引40多家生技業者參展,並有逾20家國內生醫單位報名參團,總計上百人出席活動。

因應後疫情時代對精準健康的需求大幅提升,今年台灣在BIO展會設立的台灣館,規劃兩大面向,一是運用台灣醫療與ICT優勢的新興生醫領域,如精準醫療與數位醫療;另一是近年有突破性成長的生技產業,如新藥研發、CDMO及農業生技等,展現我國生技醫藥跨域共進的實力。

科技會報辦公室也將於大會期間,辦理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預備會議海外場,邀請海外專家委員與各部會共同探討生醫研發布局與政策規劃。

此外,此次行程除協助產業拓展海外商機、共商生醫發展策略外,針對新創與人才國際化,我國也將安排「Smart Health Demo Day」媒合會,邀請美國指標企業、藥廠、醫院、創投,與我國智慧醫療新創團隊進行展演(pitch)與交流。期望透過多方位的國際合作模式,強化我國生醫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推升台灣生醫邁向全球。

 
國際財經要聞
世界銀行下調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歐股收低
倫敦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投資人憂心全球中央銀行為了遏止通貨膨脹飆高,紛紛採取緊縮行動,同時,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下調全球經濟成長預測,歐股今天收低。

倫敦FTSE 100指數下滑9.29點或0.12%,以7598.93點作收。

法蘭克福DAX 30指數下跌97.19點或0.66%,收在14556.62點。

巴黎CAC 40指數下挫48.43點或0.74%,收6500.35點。

 
世銀:通膨痛苦會延好幾年
編譯王巧文、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世界銀行7日公布最新報告,再度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並警告接下來將面對數年的高通膨、低成長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

世銀在半年一度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達2.9%,不如4月預估的3.2%,原因是能源及食品價格激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的供應鏈中斷,以及各國央行提高處於紀錄低位的基準利率,將拖累經濟成長。世銀今年1月時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為4.1%,等於不到半年二度調降預測值。

2021年時全球經濟成長率達5.7%。

世銀並警告,若干年超乎平均值的通膨率,以及低於平均水準的經濟擴張幅度,可能導致中收入國家面臨成長放緩和高通膨所構成的「停滯性通膨」後果。

世銀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表示:「全球經濟再度處於危險之中,經濟同時面臨高通膨及低成長。除非供給準備要大量增加,否則即便避開了經濟衰退,停滯性通膨造成的痛苦也可能延續好幾年。」

馬爾帕斯指出,對許多國家來說,「經濟衰退難以避免」,過去兩年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負面衝擊,意味著2023年開發中國家的人均實際所得將比疫情前的水準低約40%。

另外,根據麥肯錫(McKinsey)的最新調查,全球企業主管認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引發的地緣政治不穩定,已取代通貨膨脹及新冠危機,成為當前全球經濟成長的最大威脅。這份3月所做的信心調查,列出當前全球經濟成長面臨的十大風險,逾半受訪企業主管認為,地緣政治不穩定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潛在風險,影響企業承擔風險的信心,增加不確定性。

另外,通貨膨脹、供應鏈中斷、利率上升、勞動力短缺、經濟波動性升高、新冠疫情,以及貿易政策改變,也都被企業主管視為經濟前景的重大威脅。過去三年來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的貿易政策不斷改弦易轍,而隨著全球關係動態改變,約有10%企業領袖認為,不斷變化的貿易政策是經濟成長的一項威脅。

 
世界銀行大降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警告停滯性通膨
華盛頓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世界銀行(World Bank)今天在大幅下調全球經濟成長預測時警告,全球經濟有陷入類似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的風險,這主要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

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將放緩至2.9%,比1月的預測大幅下修1.2個百分點。

疲弱成長加上物價飆高,可能在數十個正努力從Covid-19疫情復甦的較貧窮國家引發廣泛苦難。

世界銀行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告訴記者:「停滯性通膨風險相當高,可能在中、低收入經濟體造成動盪。許多國家將難以避免衰退。」

馬爾帕斯警告,如果展望報告中的風險都成形,全球經濟成長甚至可能更急遽放緩,引發全球經濟衰退。

報告指出,烏克蘭戰爭加深疫情的傷害,並加劇全球經濟放緩,全球經濟「可能正進入長期的疲弱成長和高通膨」。

全球經濟因疫情下滑後,2021年強勁成長5.7%,而目前的萎縮將是「全球從80多年來最大的衰退初步復甦後最急遽的放緩」。

報告指出這與1970年代的相似性。當時在經歷長期低利率後,成長停滯,物價因供應因素飆高。不同的是,目前美元走堅,主要金融機構穩固。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西方對俄國施加制裁,造成榖物和油價飆高。馬爾帕斯強調,由於天然氣和肥料短缺影響糧食生產,有必要增產以遏制物價飆高,尤其是提高能源產量。

馬爾帕斯指出,避免出口限制和補貼「以加劇物價上揚和扭曲市場至關重要」。展望報告警告,試圖控制價格或限制出口以遏止通膨,僅會加深傷害。

報告預測,鑒於廣泛的不確定性,情況可能因一連串「相互關聯」風險進一步惡化,包括地緣政治緊張進一步升高、大幅升息以遏制通膨和薪資增長、以及Covid-19疫情再起。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已積極升息以冷卻需求和遏止物價飆高,世界銀行則指出,升息在此前金融危機中對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EMDEs)造成重大影響,導致資源緊繃和資金從這些國家外流。

上述風險如果同時成形,可能導致幅度更大、時間更長的全球成長放緩。

報告指出,如果美國加速升息帶給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強大金融壓力」、歐洲聯盟突然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以及中國再度實施疫情相關封鎖,「全球經濟在2022年可能更加急劇下滑,2023年成長幅度減少將近一半,分別成長2.1%和1.5%」。

馬爾帕斯說,這將使人均收入成長降至零,「無疑可稱之為全球衰退」。

即使情況沒這麼糟,開發中經濟體今年的人均收入將較疫情爆發前減少將近5%。

這份報告預測,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為2.5%,下修1.2個百分點;中國則是下降到不尋常的低點,只有成長4.3%,下修了0.8個百分點。

歐元區預測下修至2.5%,日本成長1.7%。

俄羅斯經濟今年料將萎縮11.3%。

 
無視零售業獲利走跌 美股指數連日走升
記者張大仁/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即使目標百貨(Target)就本季獲利發出警告,對整體零售業帶來壓力,美股7日連兩日上漲。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264.36點或0.8%至3萬3180.14點。史坦普500指數上漲39.25點或0.95%至4160.68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13.86點或0.94%至1萬2175.23點。指數開盤走低,但隨著交易持續收復跌幅並轉為走升。

雖然零售股疲軟,但其他類股上漲。

在宣布計畫減少過剩庫存後,目標百貨下跌2.31%,隨著交易進行,該股跌幅較開盤縮小。該公司表示,將對產品實施額外的降價促銷,並取消部分訂單。目標百貨還調降了本季營業獲利率財測。沃爾瑪跟進走跌,下跌1.2%。亞馬遜下跌1.43%。

最近幾周主要零售商的業績和前景喜憂參半,加劇了股市波動,因為投資人試圖確定這些公告是否預示著潛在衰退的開始,或者消費者支出的迅速變化,這讓一些公司面對庫存問題措手不及。

西北互惠財富管理公司的舒特(Brent Schutte)指出,「我所知是轉移支出,而不是停止支出。因此,如果觀察過去幾年,就會發現商品支出超過服務支出。隨著進一步擺脫疫情的影響,這種情況正在逐漸緩解。」

能源是表現最好的類股之一,因為石油期貨徘徊在每桶120元附近。在被Evercore ISI升評後,埃克森美孚上漲4.57%,自2014年以來首次超過每股100元。Phillips 66和雪佛龍分別上漲3.71%和1.91%。

蘋果上漲1.76%,有助於提振科技股。在交易消息方面,在表示正與Franchise Group就潛在收購進行獨家談判後,Kohl's上漲8.21%。

其他個股方面,食品公司J.M. Smucker在財報優於預期後上漲5.71%。

債券市場的發展也可能有助股市,因為指標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回落至3%以下。

股市現在已遠離5月中旬以來的低點,但投資人仍在觀望近期股市反彈是熊市反彈,還是市場已從今年的拋售中觸底。

花旗策略師孟塔古(Chris Montagu)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自4月初以來連續6周,投資人繼續增加新的空頭部位,因此擴大了對市場的看跌偏見。雖然這種看跌動能在5月底的確消退,但過去一周沒有顯示任何看漲動能的跡象,以支持反彈從這裡開始持續下去。」

對宏觀經濟的擔憂也可能限制股市近期的漲幅。亞特蘭大Fed的GDPNow追蹤器顯示,第2季的GDP成長率僅為0.9%,低於上周的1.3%。世界銀行將全球成長預測調降至2.9%。

然而,美國消費者似乎仍然是投資人的亮點,即使零售商的結果喜憂參半。

Oanda資深市場分析師莫亞(Ed Moya)表示,「我們仍在尋找今年的可觀成長,這是主要的收穫。消費者仍處於良好狀態。」

將於10日公布的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投資人本周最關注的主要經濟指標。如果數據如預期的那樣低於4月數據,某些人可能會將其解讀為通膨已見頂的跡象。

【中央社/紐約7日綜合外電報導】

儘管美國折扣零售商達吉特(Target)調降季利潤預測,引發投資人擔憂,且世界銀行(World Bank)大幅下調全球經濟成長預測,美股今天在蘋果(Apple)等科技股領漲下收高。國際油價上揚也激發能源股漲勢。

道瓊工業指數上揚264.36點或0.80%,以33180.14點作收。

標準普爾指數揚升39.25點或0.95%,收在4160.68點。

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13.86點或0.94%,收12175.23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攀升30.231點或0.99%,收3092.966點。

 
陸放寬防疫封鎖限制 國際油價上揚
紐約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美國與伊朗未達成核子協議,伊朗原油出口限制仍未解除,加上中國放寬防疫封鎖限制,可能增加能源需求,國際油價今天上揚,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收在13週來最高點。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7月交割價上揚91美分,來到每桶119.41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8月交割價上漲1.06美元,來到每桶120.57美元。

 
台積電ADR隨費半漲0.8% 較台股溢價拉大為3.5%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台積電ADR周二上漲0.8%收在93.84美元,較台北交易股價溢價3.5%,追隨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費城半導體指數周二上漲1%。美國股市週二震盪走高。標普500指數上漲39.25點,漲幅1%,至4160.68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漲113.86點,漲幅0.9%,至12175.23點。道瓊工業指數上漲264.36點,漲幅0.8%,至33180.14點。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昨天下跌93.08點收在16,512.88點。台積電跌0.9%收在535元。

個股 ADR代碼 ADR收盤(換算後) 漲跌幅(%) 台北上市股票收盤價 溢價率(%)

日月光 ASX 105.61 +0.14 102.50 3.03

中華電 CHT 126.76 +0.14 125.50 1.00

台積電 TSM 553.64 +0.78 535.00 3.48

聯電 UMC 53.39 +1.91 51.70 3.28

*匯率換算依據紐約時間下午5:30的彭博數據

 
要聞
產險業界恐終結連21年獲利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華信評昨(7)日發布報告指出,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加,將使台灣產險公司防疫險虧損擴大,部分產險業防疫保單虧損遠超過其獲利所能吸收程度,預估疫情6月底時達到高峰,屆時感染率達20%,最高理賠金額達480億,產險業今年可能出現整體核保虧損,終結連21年獲利。

中華信評認為,假設600萬張有效防疫保單在4~6月時達到最大值,以每張保單平均理賠4萬元,台灣疫情感染率可能在6月底時達到高峰,且在染疫至申請理賠存在時間差,因此理賠金額將在5至7月間暴增,最高達480億元。

台灣產險業綜合成本率將在2001年後首次逾100%,綜合成本率逾100%即表示有核保虧損,極有可能導致產險業在2022年出現整體核保虧損,終結該產業連續長達21年獲利表現。

中華信評信用分析師王珮齡表示:「鉅額虧損似乎有其可能,且在未備有妥善資本復原計畫下,虧損可能會對部分產險業資本水準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擁有大量有效防疫保單的保險公司。」

王珮齡指出,產險公司面臨的最主要不確定性因素在於,有效保單到期前的最終確診人數,以及主管機關是否會降低新冠肺炎法定傳染病等級,這可能會減少保險公司所需支付的理賠金額。

此外,產險業者有充裕流動性,以管理支應因防疫保單理賠導致的現金流出。但對防疫保單部位較大或資本適足率較低的產險公司而言,適切資本規劃愈顯重要。

王珮齡表示,「雖然中華信評評估認為,大多數產險公司備有足夠風險控管機制,且風險偏好在可控管範圍內,但部分產險公司可能需要從本次疫情中汲取教訓,從嚴訂定風險架構與紀律。」

 
整體防疫險市場 一天賠逾2億
記者紀佳妘、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導致防疫險理賠潮居高不下,金管會昨(7)日公布最新統計,今年到6月6日止,防疫保單承保件數突破300萬件,保費收入27.92億元,然理賠件數增至15萬件,理賠金額亦成長至54.78億元,顯示今年防疫險累計理賠金額已近所收保費的二倍。

金管會公布防疫險最新銷售概況,有七家保險公司(五家產險、二家壽險)銷售12張疫苗險,換言之,先前造成理賠之亂的防疫保單已在市面絕跡。

今年截至6月6日止,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承保件數突破300萬件,來到312.3萬件,保費收入27.92億元,理賠件數增至15.5萬件,理賠金額也攀高至54.78億元,由此可見今年防疫險累計理賠金額已近所收保費的二倍。

相比先前截至5月30日的統計,防疫保單理賠件數從11.5萬增至15.5萬件,理賠金額亦從40.4億暴增至54.78億元,短短一周理賠件數大增4萬件、理賠金額高達14.38億元,相當於平均一天理賠逾2億元。

統計指出,截至6月6日,疫苗險承保件數163.9萬件、保費收入6.51億元,理賠件數衝破萬件來到1萬2,748件,理賠金額也成長至5.23億元,一周內理賠件數、理賠金額各增加3,522件、1.8億元。

 
國銀前四月放款增1.3兆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惠美中貿易戰、中國大陸疫情封城等兩大因素,讓台商回流、供應鏈移轉回台,投資潮方興未艾,資金需求大爆發。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本國銀行4月底放款餘額達35兆192億元,前四月放款大增1兆3,441億元,增額創史上同期新高。

若以國銀放款用途別來看,以企業周轉金占比62%最高,今年前四月放款增加8,306億元,其次才是購置不動產占32%,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顯示企業接單需求大增,對未來景氣也抱持樂觀。

銀行主管則說,今年來企業資金需求大爆發,有三大主因,一、美中貿易戰加上大陸因疫情封城,供應鏈從大陸移回台灣,很多企業建廠、購料、買機器設備,又以電子科技業為大宗,也顯示科技業訂單前景看好。

二是,各銀行也爭取做ESG相關放款,包括傳產和科技業;三是,即便3月央行升息、墊高企業資金成本,但競爭激烈,銀行拉升利率有限,企業更願意借錢投資。

該主管說,因企業投資設廠都約二~三年左右,供應鏈移轉投資潮樂觀期待會持續到明年,預料今年一整年國銀放款會持續成長。

金管會昨公布4月國銀放款餘額35兆192億元,存款餘額49兆8,229億元,存放款差距從去年底14.97兆縮小到14.8兆元,顯示資金去化速度加快,存放比攀升到70.29%,較上月增加了0.13個百分點。

童政彰說,若以單月來看,4月放款較上月增加3,664億元,放款對象以民營企業放款增加1,911億元最多,占比52%,放款用途則以周轉金放款增加2,332億元居首。

 
台幣換日圓 看到甜甜價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獨樹一格的日本央行持續推行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推動日圓兌美元匯率走低,昨(7)日一度貶深接近133日圓,連帶昨日台幣對日圓現鈔價最低至0.2258元甜甜價,創逾25年新低。

如果結匯10萬新台幣,可以換到44萬2,869日圓,相較前一波高點5月25日換到42萬1,585日圓,等於投資人短短兩周時間,又可以多換到逾2萬日圓,相當於可以多買近24碗一蘭拉麵。

日本央行釋出訊息,因認為日本尚未從疫情恢復,堅持貨幣寬鬆政策,現階段還不是收緊貨幣政策的時候,官方認為,日圓貶值可帶動疫情解封後的國際觀光潮,促使日圓一貶再貶,昨日貶值接近1美元兌133日圓。

匯銀主管指出,市場已經預期美國聯準會(Fed)6月、7月各升息2碼,日本央行卻沒有收緊貨幣,利差擴大下,日圓貶值趨勢不變,並已經提前貶破瑞銀原本預期6月貶值至1美元兌130日圓的目標價。

匯銀主管認為,其他央行陸續加入收緊貨幣行列,包括歐洲央行將可能在7月、9月各升息1碼,假設日本央行持續貨幣寬鬆立場,利差擴大,日圓很難由貶轉升,極有可能持續弱勢格局。

永豐金控最新總經報告也指出,日本央行繼續保持鴿派態度,且經濟數據並沒有出現起色,日圓恐怕有續貶壓力,最低看貶至1美元兌134日圓。

 
法方要賣家樂福 須統一點頭
記者邱馨儀、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家樂福股權出售案群雄並起,過去市場認為「統一處弱勢」,不過,知情人士透露,根據統一(1216)與法方的合約,統一握有兩大武器,其一是市場熟知的「優先承購權」,其二較不為人知的是「法方要賣股給誰,須統一點頭」。

法方有意釋出台灣家樂福股權,引起各方興趣,近期,甚至連沒有零售經驗的人也來競逐,而統一的態度始終堅定而明確,只是低調。

市場上較少人知道,法方如要賣六成台灣家樂福股權,買方必須經由統一集團同意,法方才能出售。簡單的說,買方要順利跟法方買下台灣家樂福六成股權,要統一點頭,換言之,統一對生意夥伴「有選擇權」。

知情人士分析,近期傳出法方墊高價格,希望台灣買家埋單,但因為統一集團有優先承購權、買方同意權,如果不主動跟統一集團協商,台灣家樂福股權要定案恐會遙遙無期。

專家指出,台灣家樂福出售案就是「類經營權紛爭」,法國方面打的如意算盤是,家樂福股權很多人想要,先開高價、願者上鉤,自然有人會去找統一談,法方則坐收漁利。

不過,統一既然擁有「優先承購權、買方同意權」,其實,可以敵不動我不動的策略,等法方釋出善意降價,或者等台灣方有意大手筆投資的人,提出更優渥的條件,來個雙贏的合作案。

無論如何,統一不會輕易放棄家樂福,知情人士說,零售通路是統一的企業基礎之一,統一確定會要台灣家樂福主導權,如果第三方想要純投資、只占小股又不怕花錢,或許有望達成共識。

 
統一大股東說不…誠品信義店 續租不樂觀
記者邱馨儀、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誠品信義店恐難續約了,統一(1216)今(8)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將拋出震撼彈;消息人士透露,統一大股東台南幫齊聲「對續租說不」,此案今將在董事會中討論,在大股東壓力下,信義店料將不再續租給誠品,而是收回自行營運。

統一今日將召開臨時董事會,討論三大案,包括誠品信義續租、台灣家樂福股權出售與統一總經理黃釗凱及李清田續聘案。

誠品董事長吳旻潔日前在股東會喊話,希望統一對誠品信義店續租案表態。到目前為止,誠品信義店租約已走17年,依合約,統一明年6月30日前回覆即可。然而,不用等到明年,今天統一董事會後應會有結果。換言之,誠品信義店明年恐熄燈。

事實上,因疫情衝擊,繼微風A1機場捷運站租約在今年3月到期後不再續約後,位於台北車站K區的誠品生活站前店也傳出要提前解約,對此,誠品說會研議最適合作法。

對於統一為何與誠品難續前緣,消息人士指出,這要從18年前說起,誠品信義店是誠品創辦人吳清友18年前親自南下向房東(統一集團涵蓋台南幫七家企業)爭取認同,最終,台南幫「捨利益、挺朋友」支持吳清友的創業理念,放棄其他也提出優渥條件的租方,譬如百貨業者,而選擇攜手與誠品共榮。

然而,統一近17年來情義相挺,確實難敵營運不佳的現實面,而統一必須「向股東交代」,此前,誠品租信義店後,帳上投資效益長期不如預期,這讓股權龐大的台南幫成員也忍不住抱怨。

知情人士透露,按雙方合約規定,誠品每年包底的業績(營收)是50億元,若超過50億元統一即可按比例抽成。然而這17年來,誠品信義店單年業績從未達到50億元。進一步說,統一把信義店租給誠品,只能收租金,而非當初預想的還有抽成利益,這與大股東的期待大有落差,統一大股東認為,信義店未發揮他該有的價值。

目前,誠品信義店每個月租金是4.5億元,對統一而言,年度投資報酬率只有1.5%,遠低於信義計畫區黃金地段該有的行情,而且以信義區的地段及樓地板面積換算下來,完全不符合正常租金水準;以附近的租金行情推算,統一出租的這些年來,租金最少短收30億元。

 
勞工到職 雇主須投保勞保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暑假是年輕人打工、兼差旺季,勞保局提醒雇主,不論僱用全職勞工、臨時工、工讀生、兼差、或者在試用期間,只要受僱到職,雇主都要為其投保勞工保險、就業保險、職災保險,並提繳勞退金,確保勞工權益。

勞保局納保組長黃錦儀表示,關於勞工的勞保、就保、勞退提繳、職災保險等係採申報制,課予雇主申報責任。在實務上,常有雇主延遲一個月才申報投保,對勞工權益造成損害。

她表示,若雇主未依法為勞工加保,查證屬實,可對雇主處以罰鍰;若勞工因未加保而導致勞工損失,雇主還要負賠償責任。

舉例來說,若雇主為替到職勞工投保勞保,應加保而未加保,處罰雇主應負擔保費四倍罰鍰,另外勞工若有損失,如期間住院無法請領傷病給付,雇主要負責賠償。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