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昨(18)日發布第3季財報,單季營收人民幣1,131億元,年增22.3%,連續四季突破人民幣千億元;經調整淨利潤人民幣113億元(約新台幣496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增80.9%,雙雙超出市場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首次出現單季轉虧為盈,獲利人民幣7億元,標誌著小米汽車業務從虧損轉向獲利的里程碑。
尤其,汽車業務毛利率25.5%,在造車新勢力車企中處於領先水準。
業務分部來看,第3季「手機×AIoT」分部營收為人民幣841億元, 年增1.6%;「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營收為人民幣290億元, 創歷史新高,年增199.2%。
其中,小米汽車第3季交車10.88萬輛,創歷史新高,並較第2季成長33.8%,主因小米首款電動休旅車YU7上市。
小米公司表示,小米汽車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於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單位製造成本降低的規模效應及單價較高的電動休旅車YU7交車占比提升。汽車單價從人民幣25.37萬元提升至26.01萬元,印證小米汽車產品結構持續升級。
小米第3季智慧手機出貨量4,330萬支,連續九個季度增長;全球市場占有率達13.6%,連續21個季度排名前三名;AIoT平台連接設備首次突破10億台,達10.36億台;月活躍用戶7.42億;互聯網服務收入人民幣94億元創新高,年增10.8%。
小米手機在高端市占率大幅提升,小米17系列銷量破紀錄。第3季智慧手機營收人民幣460億元,大陸市場銷量排名第二,其中人民幣4,000-6,000元價位市占率18.9%,提升5.6個百分點。小米17系列首月銷量對比前一代增長約30%,其中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占比超過80%。
近期手機記憶體成本大幅上升,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稱,零組件成本上漲會為後續毛利帶來壓力,短期會持續升級產品結構,提升手機平均單價,以緩和成本上漲壓力,其他業務利潤貢獻也可以抵消影響。
他指出,隨著第4季手機行業消耗相對低價庫存,明年行業或須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