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起飛 諸多挑戰待克服


讓我們跟著【高雄畫刊】一起閱讀高雄、遊賞風光、聆聽達人說故事,探尋這城市更多的美好!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1/25 第604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低空經濟起飛 諸多挑戰待克服
天山腳下…冰天雪地 變成金山銀山
新疆等地電力過剩 中國大陸比特幣挖礦潮再起支撐價格走揚
陸設人形機器人技術標準 宇樹、智元扮關鍵角色
中國製造升級 民企出海漸深入
漳州核電2號機組 並網發電
工信部:加強6G與工業融合研究
企業出海人才服務中心 揭牌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低空經濟起飛 諸多挑戰待克服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航空救援、無人機配送、觀光旅遊…隨著應用場景不斷拓展,中國低空經濟加速起飛,持續為各行各業注入新動力。在2025中國(江西)航空產業大會上得到集中展現。

中新社報導,11月21日至23日,這場航空產業盛會在江西景德鎮舉行,眾多院士專家、行業翹楚和企業代表共商低空經濟「高飛」。中國航空學會監事長李春宏指出,當前中國航空產業正迎來政策、市場、技術的多重利好疊加期,低空經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大會的展覽現場,百餘家低空經濟企業匯聚一堂,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多旋翼無人機、固定翼無人機等各類創新產品與成果集中展出。   

景德鎮某科技創新公司展示的一款超輕型運動eVTOL引人注目。公司總經理嚴閱宇介紹,該機型最大起飛重量為205公斤,標準飛行時間達40分鐘,目前處於驗證飛行階段,即將推向市場,未來可廣泛應用於觀光旅遊、城市通勤等短途空中交通場景。   

另一家空中物流企業帶來的低空即時配送解決方案同樣吸引眾多目光:無人車將物品送至接駁櫃後,無人機隨即完成末端派送。企業董事長張長明表示,該方案在醫療應急、急件快遞、智慧養老配送等場景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可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隨著應用場景從單點突破邁向多元拓展,低空經濟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中國民航局預測,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面對這片「萬億藍海」,中國多地競相佈局,向天空要發展新動能。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中國30個省份將低空經濟相關內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工信部將聚焦航空應急救援、物流運輸、農林植保等典型場景,推動大型貨運無人機、農林植保機、無人直升機等產品示範應用,加快培育可落地、可持續的低空裝備應用商業模式。他說,工信部將加快關鍵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前沿技術攻關,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深化航空產業集聚化發展,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打造專業化航空裝備研製基地。

不過,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張春枝表示,低空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通用機場建設有待加快、空域資源利用需要優化、商業模式創新需要突破、專業人才儲備仍需加強。

 
天山腳下…冰天雪地 變成金山銀山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新疆,不僅暑期遊人多,進入隆冬時節,各景區也湧現遊客。位於新疆烏魯木齊縣的絲綢之路山地度假區內銀裝素裹,雪道上游人如織,身著各色滑雪服的雪友從山上飛馳而下,激起陣陣雪霧。

中新社報導,該度假區負責人24日介紹,今年11月15日開板以來,客流量持續攀升。特別是12月1日至5日,烏魯木齊市中小學生將迎來首個「雪假」,預計客流量將進一步增長。

「這片冰天雪地,正在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平西梁村黨支部書記李桂琴表示,村裡依託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發展冰雪旅遊,形成滑雪場、民宿集群等業態,賦能鄉村振興。   

這個位於天山腳下的村莊,裝扮精緻的特色民宿鱗次櫛比,村民張春婉正在自家民宿的院子裡忙著。「2023年我們將房屋改造成民宿,今年還新建了小木屋提供咖啡等休閑服務」。說,加上丈夫在滑雪場當滑雪教練的收入,家裡的年收入較開民宿前翻了一番。   

從小在村裡長大的「90後」巴孜爾別克.阿得里,如今也依靠冰雪經濟吃上「旅遊飯」。他每年從11月中旬忙到第二年3月中旬,當滑雪教練,夏天就帶旅遊團。家裡還開著餐飲店,專門做抓飯、熏馬肉這些新疆特色美食。巴孜爾別克說,冰雪旅遊熱讓村民從「冬閒變冬忙」。

李桂琴說,近年來村裡通過發展旅遊業,不僅讓村民有了更高收入,還吸引外地青年來此創業,引入咖啡屋、小酒吧等新業態,進一步提升村遊吸引力。從新加坡留學歸來的「00後」謝成禹站在自己精心設計的民宿前說:「沒想到新雪季的生意會這麼好。我去年8月來村裡旅遊,決定留在這裡創業,成為新村民」。

如今平西梁村對外開放的民宿達60家,年可接待遊客40萬人次。李桂琴說,冰雪「冷資源」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熱經濟」,讓村民人均收入提高,幸福感顯著提升。

 
新疆等地電力過剩 中國大陸比特幣挖礦潮再起支撐價格走揚
北京24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據挖礦人士說法及業界資料,4年前在中國遭禁止的比特幣挖礦正悄悄復甦,拜廉價電力及一些省分大力發展資料中心之賜。這可能對這款世界最大加密貨幣的需求和價格提供支撐。

路透社報導,中國原是世界最大加密貨幣挖礦國,但北京2021年以國家金融穩定及節能受到威脅為由,禁止一切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導致中國挖礦人士被迫轉往北美或中亞等地,中國在全球比特幣挖礦市場占有率也降至零。

然而,追蹤比特幣挖礦算力的哈希率指數(HashrateIndex)顯示,今年10月底中國在全球比特幣挖礦市占率已回升至14%,重返第3名位置。另據區塊鏈數據與分析公司CryptoQuant估計,目前全球比特幣挖礦產能有15%至20%在中國運作。

世界第2大挖礦機製造商嘉楠科技(Canaan Inc)在中國的銷售情況,也可見相同趨勢。據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嘉楠向證監單位呈報的資料,中國市場占其全球營收比重已由2022年的2.8%反彈至去年的30.3%;且知情人士透露,今年第2季再升破5成。

這段時期數位資產價格正出現強勁漲勢,並於10月攀上歷史新高。買氣來自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推動對加密貨幣友善的政策,以及投資人對美元信心降低,使得挖礦更具報酬吸引力。

1名比特幣挖礦機製造商消息人士指出,除了價格因素,一些中國地方政府之前對資料中心過度投資,導致電力與算力過剩,而這些政府面臨現金短缺,也是中國挖礦潮回籠原因之一。

挖礦人士和挖礦機製造商透露,比特幣挖礦這項極度耗能的活動,目前在新疆等電力充沛的中國內陸地方尤其活躍。

去年底開始在新疆挖礦的王姓男子表示:「新疆有很多電無法輸送出去,但可用加密貨幣挖礦來消耗。」他指出當地還有一些新的挖礦計畫正在建設中,「我只能說,大家都會去電力便宜的地方挖」。

另名四川黃姓男子說,他幾年前因為政府禁令而退出比特幣挖礦,但最近他的一些朋友又開始挖礦,「這塊領域事涉敏感,…但能拿到便宜電力的人正持續在挖」。

加密貨幣市場基礎設施供應商Perpetuals.com執行長葛魯恩(Patrick Gruhn)認為,中國挖礦活動再度興起,是近幾年加密貨幣市場最重要信號之一。他表示,北京雖未正式鬆綁比特幣挖礦,但當中國某地區出現強烈的經濟誘因,往往就會見到政策彈性。

中國曼坤律師事務所創辦人劉紅林也認為,要徹底消除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並不容易。他相信北京會逐步放寬挖礦相關政策,「因為這種活動根本無法完全阻絕」。

 
陸設人形機器人技術標準 宇樹、智元扮關鍵角色
記者黃雅慧/即時報導/聯合報
大陸工信部24日公示人形機器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名單,其中,宇樹科技創始人、CEO王興興與智元創新(上海)科技聯合創始人、總裁彭志輝均任副主任委員。這意味未來大陸在人形機器人的技術標準制定上,該兩家企業擁有重要話語權。

大陸工信部表示,根據產業發展和行業管理需要,有關單位提出了工信部人形機器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組建方案。

名單顯示,共有65人入選。位列副主任的還有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CEO熊友軍。此外,多家人形機器人高管在列,包括優必選焦繼超、星動紀元、銀河通用、新松機器人、樂聚智能、逐際動力、加速進化、傅利葉、雲深處、松延動力、星海圖等企業高管擔任委員職務。

此外,還含括奇瑞汽車張貴兵、中興通訊趙志勇等多家上市公司人士入選、小米、華為、海信、小鵬汽車等產業鏈公司人士亦在列。

根據方案,該委員會業務範圍包括:研究分析人形機器人標準化需求方向,提出和制定人形機器人行業標準體系,提出人形機器人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建議;開展人形機器人基礎共性、安全、整機及關鍵技術、零部件及組件和應用等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開展人形機器人在工業製造、智慧物流、安防巡邏、災害救援、危險作業、服務娛樂、家庭康養等領域的應用行業標準預研和制修訂工作;開展人形機器人行業標準的宣貫、應用推廣以及人才培訓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在10月27日發布聘任第三屆上交所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委員的公告顯示,王興興、彭志輝皆位列新任委員名單。此外,銀河通用創始人兼CTO王鶴、同為杭州AI四小龍企業之一的強腦科技創始人兼CEO韓璧丞亦位列委員會成員。顯示具身智能產業在未來大陸科技發展上地位越來越重要。

 
中國製造升級 民企出海漸深入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從泰國曼谷到巴西聖保羅,街頭駛過的電動汽車不乏中國品牌身影;泡泡瑪特海外門店前面,年輕人為搶購一隻LABUBU玩偶排起長隊;割草、掃地…功能各異的中國家用機器人在跨境電商平台上熱銷。這些發生在世界不同角落的日常,正是日益活躍的中國民營企業形象。

中新社報導,不同於過往簡單的產品出口,當下大陸民企「出海」已日漸深入。從潮玩到新中式茶飲,從智能家居到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具有創新力的中國品牌,正逐漸成為海外消費者衣食住行的一部分。

他們的產品未必比同類海外商品便宜,卻能夠吸引用戶為創新技術、獨特設計或是文化體驗買單。觀察認為,民企「出海」正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全面升級。

這一變化很大程度上源於民企創新活力的持續增強。大陸全國工商聯發佈的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實際填報企業的研發費用總額1.13萬億元人民幣,平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77%。

數字技術的普及則為企業「出海」鋪設了更便捷的通道。以希音(SHEIN)、阿里國際站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平台,將「千人千面」的個性化需求與中國供應鏈高效對接,能更直接、快速地觸達全球消費者。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全國跨境電商主體已超12萬家,海外倉數量突破2500個。在專家看來,中國已構建起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體系與高效的跨境電商生態,完善的供應鏈疊加強大的數字化能力,讓中國企業的生產和服務能力得以更好輻射全球。   

如今,中國企業的本土化實踐不僅局限於產品適配,還通過建立海外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和供應鏈體系,雇傭和培養本地員工等多種方式,實現與當地社會的深度連接。   

這種連接不斷釋放出溢出效應:企業能夠更精準響應各國市場差異化需求,同時帶動當地就業與產業升級,創造更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在此過程中,海外市場對中國品牌的認知也逐步實現從價格到價值認同的躍升。

 
漳州核電2號機組 並網發電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全球最大「華龍一號」核電基地—漳州核電2號機組22日首次並網成功,向電網送出第一度電。至此,「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一期工程兩台機組全部並網發電。

新華社報導,漳州核電2號機組於2020年9月4日開工建設,歷經土建工程、設備安裝、系統調試等過程,於2025年10月11日裝載核燃料,2025年11月3日反應堆首次臨界。漳州核電2號機組首次並網發電後,經現場確認,機組狀態良好,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標準。後續,機組將按計劃開展系列試驗,進一步驗證機組性能,確保滿足商業運行條件。

截至目前,漳州核電1號機組已安全穩定發電超88億度,2號機組預計在年內投入商運,3、4號機組處於土建安裝階段,5、6號機組正在扎實推進前期工作。

 
工信部:加強6G與工業融合研究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22日於武漢舉行的2025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表示,要加快5G工廠建設,加強6G與工業融合的前瞻研究。   

中新社報導,過去五年中國5G+工業互聯網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在網絡基礎設施、融合應用、技術產品、產業生態及政策服務五個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  在應用層面,5G+工業互聯網正從單點突破邁向深度融合,目前5G+工業互聯網的典型應用場景已覆蓋全部41工業大類、近90個工業行業,5G工廠建設超1200個。

此外,要實施工業互聯網和重點產業鏈「鏈網協同」行動,分行業制定融合應用指南,打造「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加快5G工廠建設,加強6G與工業融合的前瞻研究。

 
企業出海人才服務中心 揭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廣東「企業出海人才服務中心」在22日深圳前海揭牌運行,並發佈《出海人才服務圖譜》及首批50項「出海人才服務包」,為出海企業提供人才支撐。揭牌當日舉辦的出海人才對接會吸引41家出海企業攜1160個崗位,與超1500名在華外籍人才、港澳台青年到場對接。

新華社報導,此次啟用的「企業出海人才服務中心」,作為「深圳出海e站通」的人才板塊,在原有單一的人力資源機構服務企業出海的基礎上,引入政府部門、國內高校、國際培訓機構,打造集留學生實習就業、出海業務能力培訓、出海社會融入服務、出入境簽證便利於一體的服務體系。

前海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前海將以「企業出海人才服務中心」啟用為契機,集聚具有國際視野、實戰能力的出海人才隊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更好拓展海外市場。

「深圳出海e站通」11月獲授「粵企出海綜合服務港」試點,成為廣東省內首批省級企業出海綜合服務平台。「深圳出海e站通」服務網絡已初具規模,與32個國家及地區的44家境外園區達成合作,覆蓋東盟、中東、東歐、北非等區域。

 
《終極戰士:殺戮星球》進入終極戰士的獵殺世界
《終極戰士:殺戮星球》是部非常要看大銀幕的場面型電影,從頭到尾是滿滿的動作,世界的設計也很酷炫,放在硬體設備好的影廳,絕對是有娛樂加分的效果。如果你沒特別愛這種生物,或以前沒看過這個系列的電影,還是可以看到一個很特別的世界,各式各樣神奇的動物、動植物,都有非常創意的攻擊方式。

隱形的胃癌前期病變!健檢揭10人就有1人罹患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常被誤認為老化現象,但其主因是九成以上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屬不可逆病變,且多數無明顯症狀。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的健檢大數據資料庫統計,近三年接受無痛胃鏡檢查者中,每10人就有1人疑似有萎縮性胃炎。醫師建議定期胃鏡檢查有其必要性,若確認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須積極殺菌治療與追蹤,並配合飲食與生活調整,以降低風險。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