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昨到彰化縣溪州鄉,宣布將重啟公地放領政策,初估全國有四四四五人符合資格,要把數代承租、實際耕種的土地交給農民。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全國十四縣市有可放領公地,內政部已成立「公地放領審議會」,今年底前相關縣市將成立公地放領工作小組推動。
賴總統昨天到公地承租面積大戶的溪州鄉濁水溪堤防內的榮光村公地道路旁宣講,民進黨立委陳素月、黃秀芳、多名承租公地地主到場。承租公地的榮光村長鄭章廷等人送上紅心芭樂,賴總統說,經過一年多、一百場會議才能來溪州,要拿到芭樂不簡單,以後會常來。
賴總統指出,一九七六年九月廿四日前已合法取得耕種權利,迄今仍承租、符合國有耕地放領實施政策辦法,全國有四四四五人符合資格。
內政部指出,目前已成立審議會積極推動,估計有近二千公頃土地將納入清查放領土地的範圍,要把土地還給真正耕作者。
內政部表示,目前預計放領的土地包括國有平地耕地及養殖用地二類,放領土地必須是一九七六年九月廿四日以前已與政府訂約承租至今,並需符合「國有耕地放領實施辦法」、「國有邊際養殖用地放領實施辦法」相關規定。
此外,賴總統昨也提及勞保議題,他表示,大家擔心勞保破產,政府會負責到底,有必要會再撥錢,「國家多久,勞保基金就多久」,農保現在不必走到最後也能請領。
賴總統強調,政府照顧農民及勞工等各行各業,不同黨沒關係,但同一個國家就好,面對外來威脅不要驚慌,「如果團結,別人就不敢看輕我們,如果不團結,他們就會各個擊破」,希望大家不要被分化。
黨政人士表示,立法院藍綠都支持,重啟公地放領政策可以說是在立法院有高度共識的民生議題,讓政策重啟事半功倍,更有助力。
國民黨立委黃建賓說,公地放領就是希望讓實際耕種的農民,能夠成為土地所有權者,而不是世代只能當佃農,該政策是由上而下的權責,中央不能把壓力丟給地方政府,應全面檢視現行規範,並匯集地方意見,持續推動公地放領,還給實際耕作的農民公道,實現土地正義。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建議,立即啟動全國性土地普查,清查所有具歷史爭議的國有耕地,建立完整資料庫;制定差異化的解決方案,對於一般農業用地,參照大南澳模式辦理放領,對於環境敏感區土地,則提供終身耕作權或其他補償方案,兼顧農民權益與國土保安;修訂「國有財產法」或制定特別條例,建立制度化解決機制,讓這不再是個案處理,而是依法行政的常態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