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昨(25)日公布截至9月底的2026財年第2季業績,單季營收人民幣2,477億元,年增5%,優於市場預期,但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表現不如預期,為人民幣206億元(約新台幣910億元),年減53%。分析指出,外賣大戰及AI基礎設施方面的持續重金投入,讓阿里的短期盈利承壓。
雖然阿里財報獲利表現遜於市場預期,但AI相關及雲業務表現佳,刺激25日美股盤前一度漲約4%。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上季營收為人民幣1,325億元,按年升16%,客戶管理營收增長10%至人民幣789.3億元,主要由Take rate(變現率,從總交易金額GMV/GMV中取得的營收比率)按年提升所帶動。即時零售業務營收按年增長60%至人民幣229.1億元,主要由淘寶閃購訂單量增長所帶動。
財報顯示,上季度,阿里巴巴的資本支出為人民幣315億元,過去四個季度,阿里在AI+雲基礎設施的資本支出約人民幣1,200億元。
第一財經分析,在阿里對兩個核心業務的重金投入下,阿里雲和即時零售都取得相對快速的增長。財報顯示,上季度,阿里雲營收年增34%至人民幣398.24億元,增速再創新高,AI相關產品營收連續九季實現三位數年增幅。即時零售業務營收增長60%,達到人民幣229億元。
但在利潤方面,阿里雲賺錢速度趕不上淘寶閃購花錢速度,阿里電商集團正被即時零售、用戶體驗及科技重金投入拖累獲利大幅下滑。財報顯示,報告期內,中國電商集團經調整EBITA為人民幣104億元,年減76%;雲智慧集團經調整EBITA年增35%,達到人民幣36.04億元。儘管電商和阿里雲同時作為阿里的核心業務,但阿里雲的AI收入增長遠難以抵消阿里在外賣補貼方面損失。
對此,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表示,「我們將利潤及自由現金流投向未來布局,短期盈利能力預計將有所波動。」路透指,儘管市場對其雲計算及AI業務增長的信心,但大陸AI市場價格戰加劇,DeepSeek聚焦低成本運算與應用開發,迫使競爭對手降價,市場競爭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