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再加深 俄副總理:正與陸談擴大石油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1/26 第622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新聞 中俄能源合作再加深 俄副總理:正與陸談擴大石油出口
陸人大委員長趙樂際訪澳洲 提台灣「希望澳方尊重中方立場」
外賣大戰、AI基建投資 阿里上季獲利腰斬…拖累淨利年減53%
陸十五五規畫發豪語 要派衛星尋找「地球2.0」
人行操作MLF 放錢4,400億元
看淡美元 高盛:人民幣年底升至6字頭 潛在升幅約2%
推出就給驚喜 華為新旗艦手機 大降價 Mate 80系列降幅高達14.5%
陸救援神舟20號 緊急發射神舟22號

兩岸新聞
中俄能源合作再加深 俄副總理:正與陸談擴大石油出口
特派記者陳政錄/北京報導/聯合報

中美元首前日舉行「川習通話」之際,中俄關係也在強化。昨日於北京舉行的中俄能源商務論壇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亭分別致賀信,表示願一道鞏固全面能源合作夥伴關係。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還透露,正與大陸夥伴商討擴大對陸石油出口的可能性,並稱俄方在面臨制裁背景下,對中方採取的建設性態度表示感謝。

第七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昨日在北京舉辦,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表示,中俄能源合作是雙方互利合作的典範,為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增進兩國人民福祉發揮了積極作用。並稱,中方願和俄方一道努力,持續鞏固全面能源合作夥伴關係,共同維護全球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推動建設更加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為世界能源安全與綠色低碳轉型注入更多穩定性。

克里姆林宮發布電文表示,普亭在賀信中也指出,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向前發展,「毫無疑問,我們務實合作的關鍵領域之一是能源」。普亭說,俄中正在燃料能源領域,實現對兩國經濟和科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大規模聯合項目,俄羅斯是大陸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國,並且正在提高煤炭供應量,俄中專家在核電站建設、開發環保清潔能源領域順利合作,一同致力於能源開採和加工技術的完善。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在論壇上透露,俄中正商討擴大對陸石油出口的可能性。他還說,俄羅斯與大陸正發展石油天然氣設備供應與服務領域的合作,大陸與俄羅斯大型石油公司簽訂的長期合約,以公平的市場價格成為中國可靠保障能源。

諾瓦克還提到,俄羅斯煤炭及其加工產品對陸出口,有望增至每年一億多噸,俄羅斯並計畫,增加對陸本幣結算分額,這將是加強兩國貿易關係的重要一步。

在俄烏戰事爆發後,西方啟動對俄羅斯制裁下,據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表示,俄羅斯已成為大陸的頭號石油供應商,占比約兩成。由於購買俄羅斯石油比從中東進口更加高效,大陸從二○二二年以來,獲得的總體經濟效益達兩百億美元。

   
陸人大委員長趙樂際訪澳洲 提台灣「希望澳方尊重中方立場」
記者陳政錄/北京即時報導/聯合報
在中日因涉台問題關係緊張之際,北京也持續強化與其他國家關係,並積極表達立場。據新華社,大陸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近日對澳洲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在出席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的工作早餐會時,他提及台灣、香港、西藏、新疆、南海等問題,稱「事關中國領土主權和核心利益,希望澳方理解和尊重中方立場」。

據新華社,應澳洲聯邦議會參議長萊恩斯和眾議長迪克邀請,趙樂際11月22日至25日對澳洲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在坎培拉會見了澳洲總督莫斯廷,出席總理艾班尼斯舉行的工作早餐會,和澳洲參議長萊恩斯、眾議長迪克舉行會談。

據中方發布,在出席艾班尼斯的工作早餐會時,趙樂際說,中澳關係實現轉圜,恢復和重啟各領域對話合作,受到兩國各界普遍歡迎和支持。

他稱,中澳之間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大陸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願和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各國展開互利合作、分享發展機遇。要鞏固和深化在能源礦產、科技創新、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

趙樂際還說,「台灣、香港、西藏、新疆、南海等問題,事關中國領土主權和核心利益,希望澳方理解和尊重中方立場」。

據中方發布,艾班尼斯表示,當前澳中關係發展基礎良好,澳方致力於和中方加強合作,支持中國大陸明年主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澳中貿易近年來增長迅速,旅遊、教育、人文等領域的交流有助於青年一代體驗不同文化、發展長久友誼。澳方願和中方保持經常性溝通,推動兩國關係繼續保持穩定發展。

訪問期間,趙樂際還參訪箭牌能源公司,希望加強中澳經貿投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中澳關係在2017年起,曾因經貿、南海、人權等爭議緊張,到2022年澳洲工黨重返執政,艾班尼斯上任,他並於2023年以總理身份首次訪華,和今年7月再次訪問大陸後,雙邊關係開始回暖,中方也逐步鬆綁對澳洲的貿易限制措施。

   
外賣大戰、AI基建投資 阿里上季獲利腰斬…拖累淨利年減53%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阿里巴巴昨(25)日公布截至9月底的2026財年第2季業績,單季營收人民幣2,477億元,年增5%,優於市場預期,但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表現不如預期,為人民幣206億元(約新台幣910億元),年減53%。分析指出,外賣大戰及AI基礎設施方面的持續重金投入,讓阿里的短期盈利承壓。

雖然阿里財報獲利表現遜於市場預期,但AI相關及雲業務表現佳,刺激25日美股盤前一度漲約4%。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上季營收為人民幣1,325億元,按年升16%,客戶管理營收增長10%至人民幣789.3億元,主要由Take rate(變現率,從總交易金額GMV/GMV中取得的營收比率)按年提升所帶動。即時零售業務營收按年增長60%至人民幣229.1億元,主要由淘寶閃購訂單量增長所帶動。

財報顯示,上季度,阿里巴巴的資本支出為人民幣315億元,過去四個季度,阿里在AI+雲基礎設施的資本支出約人民幣1,200億元。

第一財經分析,在阿里對兩個核心業務的重金投入下,阿里雲和即時零售都取得相對快速的增長。財報顯示,上季度,阿里雲營收年增34%至人民幣398.24億元,增速再創新高,AI相關產品營收連續九季實現三位數年增幅。即時零售業務營收增長60%,達到人民幣229億元。

但在利潤方面,阿里雲賺錢速度趕不上淘寶閃購花錢速度,阿里電商集團正被即時零售、用戶體驗及科技重金投入拖累獲利大幅下滑。財報顯示,報告期內,中國電商集團經調整EBITA為人民幣104億元,年減76%;雲智慧集團經調整EBITA年增35%,達到人民幣36.04億元。儘管電商和阿里雲同時作為阿里的核心業務,但阿里雲的AI收入增長遠難以抵消阿里在外賣補貼方面損失。

對此,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表示,「我們將利潤及自由現金流投向未來布局,短期盈利能力預計將有所波動。」路透指,儘管市場對其雲計算及AI業務增長的信心,但大陸AI市場價格戰加劇,DeepSeek聚焦低成本運算與應用開發,迫使競爭對手降價,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陸十五五規畫發豪語 要派衛星尋找「地球2.0」
記者陳湘瑾/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積極探索太空,央視報導,大陸「十五五」期間(二○二六至二○三○年)太空探源科學衛星計畫,擬發射四顆衛星,任務分別為探測宇宙黑暗時代與黎明的「鴻蒙計畫」、首次直接成像探測太陽極區的「夸父二號」、探尋「地球二點○」的系外地球巡天任務,及探測宇宙極端條件下物理新規律的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太空)天文台。

央視指出,透過這些空間科學(太空科學)衛星任務,大陸將在更多方向上實現跨越,持續產出更多關鍵性、原創性、引領性重大科技成果,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實現太空科學、太空技術、太空應用全面發展。

鴻蒙計畫是由十顆衛星組成的低頻射電望遠鏡陣列,將會集體飛往月球背面,此處能屏蔽所有地球和太陽噪音,能捕捉來自宇宙深處的微弱信號。以此揭開宇宙大爆炸後,第一顆恆星出現前,持續幾億年的混沌時光。

夸父二號將在國際上首次繞行到太陽的極區上空,解讀太陽磁場活動。以此更早預知太陽風暴的來襲,更懂人類生存的地球與太陽的關係。

系外地球巡天衛星將巡視星河,專門尋找和地球差不多大小、處在宜居帶的「地球二點○」。

新京報報導,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表示,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上的智慧生命,是否還有其他星球上存在生命,有待探索。而在太陽系外,科學家也希望能夠找到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國際上已有各種系外行星(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探測任務,其中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是目前發現系外行星最多的任務,已發現超過六千顆系外行星。

王赤說,目前發現的系外行星大多是幾倍地球大小的「超級地球」,比較容易發現,國際上尚未發現既在宜居帶,又是地球大小的岩質行星。未來五年大陸的系外地球巡天任務將去找「地球二點○」。

至於飛行在地球大氣層外的空間天文台(eXTP),用來觀測宇宙中的禁區,如黑洞的視界邊緣、中子星的熾熱表面等。

   
人行操作MLF 放錢4,400億元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25)日展開人民幣1兆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公開市場操作,期限為一年期。鑒於11月有人民幣9,000億元MLF到期,當月MLF淨投放規模達到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台幣4,400億元),為人行連續第九個月對MLF加量續作。

專家指出,未來一段時間,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雖還有一定實施空間,但邊際效率已經明顯下降。市場應降低對下一步大幅度降準降息的預期。

11月以來,人行兩度展開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操作,累計淨投放人民幣5,000億元。綜合來看,MLF與買斷式逆回購兩項政策工具在11月合計釋放中期流動性人民幣6,000億元,與上月淨投放規模持平。

11月和12月是全年工作收官的關鍵時段,外界關注人行會否施行更寬鬆貨幣政策已達成全年經濟目標。財聯社報導,東方金誠宏觀首席分析師王青稱,近期宏觀經濟出現下行波動,當前人行加量續作MLF,持續較大規模向銀行體系注入中期流動性,釋放了數量型政策工具持續加力的信號,顯示貨幣政策延續支持性立場,有助於穩增長、穩預期。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從人行第3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來看,重提「跨周期」調節,意味著貨幣政策將兼顧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調結構,在政策發力托底年內經濟增長的同時,力度或「相對審慎」。此外,他也認為「雙降」(降準、降息)時間點或於明年第1季落地。

王青認為,接下來人行會綜合運用買斷式逆回購、MLF兩項政策工具,持續向市場注入中期流動性,也不排除降準可能。

   
看淡美元 高盛:人民幣年底升至6字頭 潛在升幅約2%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12月降息尚未明朗,但人民幣匯價未受明顯拖累。高盛預期,美元指數強勢難以持續,大陸或在明年初推出刺激政策,加上人民銀行近期連續開出偏強中間價,料年底前人民幣有機會升破7關口,並將在岸人民幣(CNY)對美元三個月預測由7上調至6.95,潛在升幅約2%。

港媒信報報導,高盛調升人民幣目標價主要基於「看淡美元」與「看好人民幣」。美元方面,近期推動美元走強的避險需求、主要央行財政政策動向及美國公布部分經濟數據,均不足以支撐聯準會延續降息。高盛認為,若全球股市下跌,美股難獨善其身,資金可能自美元資產分散。

高盛指,中美貿易摩擦有緩和跡象,大陸明年初或推刺激措施,並上調未來數年出口預測,認為人民幣被低估,將3個月、6個月及12個月目標價調升至6.95、6.9及6.85。彭博指,摩根士丹利認為大陸正自通縮走向低通膨,中間價取態似在限制貶值壓力,其模型估算合理匯價為6.7。

路透稱,人民幣能保持穩定,部分原因是大陸國有銀行持續在境內外拋售美元、買入人民幣,使美元/人民幣三個月實現波動率維持近十年低位,鼓勵出口商逐步賣出累積約1兆美元的美元存款,降低人民幣長期風險。

路透指,人民幣對其他貨幣並非全面走強,今年以來兌歐元下跌7.7%,兌一籃子貨幣下跌3%。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稱,北京當局傾向保持人民幣穩定並逐步升值,有助建立其作為價值儲備工具的信任。

   
推出就給驚喜 華為新旗艦手機 大降價 Mate 80系列降幅高達14.5%
記者林茂仁/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華為昨(25)日發表新一代旗艦手機Mate 80系列,首度搭載最新研發的麒麟9030晶片,加上鴻蒙6(HarmonyOS 6)作業系統,帶動整機性能相較上一代大增35%至42%。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外界預期受到記憶體價格大漲將帶動手機漲價,但華為卻逆勢降價,Mate 80標準版比舊款售價便宜人民幣800元,降幅高達14.5%,Pro版本及Pro Max都便宜了人民幣500元。

Mate 80系列包含四款機型,起售價人民幣4,699元(約新台幣2萬元),較上一代便宜人民幣800元,華為手機降價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名。另外,華為還發表新一代折疊機Mate X7,起售價人民幣12,999元,與前一代價格相同。所有新品均將於11月28日正式發售。

在手機晶片方面,據華為官網顯示,Mate 80搭載麒麟9020、Mate 80 Pro 12GB版本搭載麒麟9030、16GB版搭載麒麟9030 Pro;Mate 80 Pro Max搭載麒麟9030 Pro。

麒麟9030晶片最大改變就是由之前9020的8核設計提升為9核設計,性能更強悍。

不過,具體的製程尚未透露,業內人士推測麒麟9030可能仍會延續採用中芯國際「N+2」製程打造,該製程透過DUV曝光機結合多重曝光技術實現,性能接近台積電(2330)7奈米。

   
陸救援神舟20號 緊急發射神舟22號
特派記者陳政錄/北京報導/聯合報

為善後神舟廿號太空船窗戶裂紋問題,大陸昨進行載人航天首次緊急發射任務,神舟廿二號飛船(太空船)以無人狀態升空,成功與長征火箭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接著神舟廿二號將與空間站(太空站)組合體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為大陸太空人送上航空食品、藥品、果蔬、所需備品,以及針對神舟廿號舷窗裂紋的處置裝置。

新華社報導,昨日午間十二時十一分,大陸成功發射神舟廿二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首次緊急發射任務成功。

神舟廿二號飛船為無人狀態,裝載航空食品、藥品、新鮮果蔬、針對神舟廿號飛船舷窗裂紋的處置裝置等,後續將作為神舟廿一號大陸太空人乘組的返回飛船。

本月五日,神舟廿號載人飛船因疑似遭太空微小碎片撞擊推遲返回,在舷窗裂紋下,使得原定返回的神舟廿號三名太空人先「借用」神舟廿一號返回艙返回地球,這是大陸首次太空人乘組「換船」返航,時間也推遲了九天,至本月十四日才在大陸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也使神舟廿號乘組在軌駐留二○四天創下新高。

針對此次緊急發射神舟廿二號飛船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劉烽說,這次火箭系統有三個不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不變,火箭基本技術狀態不變,火箭飛行總體方案不變,但為爭取時間,本次任務對發射場流程項目進行調整。

大陸從神舟十二號任務開始,載人飛船發射採「發一備一」模式。一旦出現突發狀況,備分的運載火箭與載人飛船可迅速從待命狀態轉入發射狀態,執行空間站應急救援任務。

此次神舟廿二號發射,是大陸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卅八次發射任務,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六一○次飛行,也是首次緊急發射任務。

   
多工的AI Agent 幫助製造業邁向數位轉型全新境界
AI Agen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gent)是一種能夠自主理解任務、規劃執行步驟、調用外部工具與模型,並根據上下文持續調整行為的智能代理。其本質是「任務導向」+「工具驅動」的智能體系,不僅能回應查詢,還能「主動完成任務」。

活跳數百年的庶民美食 體驗腎上腺素飆升的虱目魚上岸
秋天是虱目魚上岸的季節。這個已經在台灣活跳了300多年的國民魚種,雖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每天都有魚池會捕撈,但因為它怕冷,如果冬季寒流太強,仍免不了意外涷斃或成長緩慢耗費飼料,因此多數漁民都選擇深秋之前就請虱目魚上岸,而看虱目魚上岸,是種腎上腺素會跟著飆升的體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